昨天下午收盘后,我习惯性地刷了下跌幅榜,排在前头的几支股票让我愣了好一会儿。倒不是说跌得有多惨烈——毕竟在这个市场上混了十几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而是这几支票的下跌姿势,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别扭。
就拿排第一的某消费股来说吧。这家公司我去年还专门跑去他们总部转过一圈,流水线上工人们埋头干活的样子,车间主任拍着胸脯说订单排到明年三月。当时我还真信了他们的鬼话,差点就下了单。结果呢?财报一出,库存积压得比山还高,应收账款拖得比裹脚布还长。最讽刺的是,公司高管上个月还在业绩说明会上信誓旦旦地说“基本面向好”。
这让我想起去年在杭州遇到的一位老股民。他在茶馆里边搓着核桃边跟我说:“现在的财报啊,比言情小说还会编。”当时我只当是个玩笑,现在越想越觉得精辟。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早就形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共谋:你需要故事撑市值,我需要故事赚差价,至于故事背后的真相?谁在乎呢。
但话说回来,今天的跌幅榜还真不能全怪企业造假。某种程度上,我们这些投资者自己也在助长这种风气。记得去年有支科技股连续涨停时,明知道估值已经飘到外太空了,我还是没忍住追了进去。结果?套到现在还没解套。人嘛,总是容易在狂欢中忘记常识,在恐慌中丢掉理性。
今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跌幅榜上出现了好几支前期被捧上神坛的“核心资产”。这让我不禁怀疑,市场是不是正在经历一场价值重估。机构们去年还在喊“打死不卖”,今年就变成了“且战且退”。他们的研报我最近都懒得看了,通篇都是“长期看好但短期承压”之类的片儿汤话。
说实话,我现在更愿意相信那些跌得最惨的股票。倒不是说要盲目抄底,而是这些跌透了的公司,反而能让我们看清一些本质的东西。就像退潮后的沙滩,虽然凌乱,但至少真实。那些还在高位的股票,反而要格外小心——谁知道是不是下一个暴跌的候选者。
收盘后我和几个老交易员约着喝酒,三杯下肚就开始争起来。老张觉得这是牛市中的正常调整,老王却坚持说熊市才刚刚开始。要我说啊,预测市场本来就是件愚蠢的事。在这个市场上待得越久,就越明白一个道理:重要的不是预测明天是涨是跌,而是搞清楚自己到底在买什么。
最后说句可能不太中听的话:有时候跌一跌反而是好事。至少能让那些闭着眼睛买股票的人醒一醒,让那些胡作非为的公司现原形。市场需要这样的清洗,就像森林需要偶尔的野火——虽然当时难看,但长远来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儿。明天开盘,咱们战场上见。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3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