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投资圈:海河边的精明与浪漫

上周在利顺德喝下午茶时,偶遇一位做船舶租赁的老乡。三句不离本行,他掰着手指给我算账:”现在租条巴拿马型的散货船,日租金比疫情时跌了六成,但天津港的铁矿砂进口量反而创了新高——你说这市场到底在闹什么别扭?”

这种带着海腥味的精明,恰是天津投资圈最真实的底色。与北上深那些穿着定制西装谈元宇宙的投资人不同,这里的老板们更愿意穿着polo衫,在五大道的老洋房里掰扯螺纹钢期货和集装箱指数。他们可能说不清ChatGPT的技术原理,但能精准算出曹妃甸港到岚桥港的航运成本差几毛钱。

有意思的是,这种务实主义往往包裹着某种奇特的浪漫。我认识一位做大宗贸易起家的投资人,办公室挂着溥心畬的山水画,茶台上永远温着正山小种。他去年投了个滨海新区的海洋牧场项目,理由居然是”想起年轻时在渤海湾追过的海鸥”——这种掺杂着感性冲动的决策逻辑,放在陆家嘴简直要被风控总监骂哭。

但或许正是这种”海派实用主义+殖民遗风审美”的混搭,让天津投资圈在2023年的资本寒冬里显得格外坚韧。当南方某些基金忙着裁员撤档时,这边还在稳步推进着冷链物流和保税仓储的并购案。毕竟再花哨的商业故事,最终都要落到实体货物的流转上,而天津人最懂怎么让货轮靠岸、让集装箱落地。

天津投资公司

不过我也隐隐担忧这种过度依赖传统优势的路径依赖。上周参加滨海新区的投融资峰会,发现登台路演的项目里,依然八成围着港口贸易、重型装备、化工新材料打转。某个做工业互联网的90后团队,演讲时紧张得把API接口说成了”那个数据对接的玩意儿”——台下穿鳄鱼POLO衫的老先生们听得直打哈欠。

黄昏时分站在解放桥上,看货轮拖着长长的波纹驶入海河,突然觉得这座城市的投资哲学就像混浊的河水:表面漂浮着殖民时期留下的欧陆风情,中层涌动着国企改革的时代激流,底层沉淀的永远是盐碱地里长出的实用主义。或许该有更年轻的鲶鱼来搅动这潭水了——比如把区块链技术应用到航运保险,或者用AI重新优化保税仓的周转率?

临走前那位做船舶租赁的老乡突然问我:”你说现在投资造条电动货船怎么样?虽然贵点,但将来肯定省油钱。”看,天津投资人永远在算账,只不过这次算的是二十年后的账。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2986/

(0)
林凤百科林凤百科
上一篇 21小时前
下一篇 21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