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问谁是”中国股市第一人”,就像在问谁是中国第一个做梦的人——答案注定是虚构的。这个称号从来不属于某个具体的人,而是属于每个在K线图前心跳加速的普通人。我甚至怀疑,这个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集体幻觉。
去年在陆家嘴某家咖啡馆,我见过一个穿着褪色polo衫的老股民。他盯着手机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手指无意识地敲打桌面,像在演奏一首只有自己懂的协奏曲。”1992年认购证我赚过一套房,”他突然抬头对我说,”2007年牛市又还给了市场。”这种故事在证券营业厅比垃圾桶里的烟头还多,但每次听都让人脊背发凉。你说他是失败者吗?可他那双眼睛里的光,比大多数捧着铁饭碗的人亮得多。
真正的”第一人”或许藏在某个意想不到的维度。可能是1990年在上交所门口排了三天队买到飞乐音响的老浦东,也可能是2015年用校园贷加杠杆爆仓的大学生——时间在变,赌具在变,但人性深处那点贪婪与恐惧,像刻在DNA里的代码从未变异。有次我翻旧报纸,看到1996年《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引发暴跌时,有个股民在交易所门口烧报纸祭天。这种荒诞又悲壮的仪式感,比任何教科书都更能解释中国市场。
特别讽刺的是,当我们谈论”第一人”时,潜意识里还在期待某个救世主式的股神。但看看徐翔案庭审照片里那件白大褂吧,连”私募一哥”都成了阶下囚。这个市场最公平之处就在于:它最终会收割所有自以为能战胜它的人。就像黄浦江水,表面看着平静,底下不知道淹死过多少自命不凡的游泳健将。
最近AI量化交易炒得火热,但你以为机器就能摆脱人性桎梏?某家顶级私募的算法上周因为识别到”国家队”托盘模式,疯狂跟单结果撞上量化踩踏。你看,连代码都学会了A股特有的谄媚思维——这哪里是技术创新,分明是旧酒装新瓶的投机遗传。
或许真正的”第一人”应该是那些彻底离开市场的人。我认识个前辈在2018年清仓后开了家面馆,他说K线图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抽象画,而一碗阳春面至少能换来真实的饱腹感。这种觉悟比什么巴菲特语录都珍贵,可惜大多数人要等到爆仓才能听懂。
所以下次有人和你侃侃而谈”中国股市第一人”,不妨笑着问他:你说的是收割速度第一,还是认赔速度第一?在这个修罗场里,所有称号最终都会褪色,只有交易所门口那对铜牛永远保持着讽刺的俯视姿态。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