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第一次接触融资融券的时候,以为找到了财富自由的捷径——用别人的钱赚自己的利润,这听起来多像资本世界的魔法啊!但很快我就发现,这东西更像是一面照妖镜,照出的不是市场,而是自己的人性。
记得去年有个朋友,我们叫他老陈吧。老陈这人平时谨慎得像只冬天存粮的松鼠,可一开通两融账户,整个人就跟打了肾上腺素似的。某个周五下午,他杠杆全开杀进一只“绝对会涨”的新能源股,理由是“某个私募大佬的饭局上听来的消息”。结果呢?周一开盘直接低开8%,强平线像把刀悬在头顶——最后割肉离场时,他喃喃自语:“我明明研究过基本面啊…”
这件事让我琢磨了很久。市面上太多教程在教你怎么计算维持担保比例、怎么套利、怎么盯盘,但没人告诉你,当你账户里突然多出能放大三倍本金的资金时,你的决策机制会彻底变形。就像给一个刚拿驾照的人直接塞了辆法拉利,弯道不翻车才是奇迹。
我越来越觉得,融资融券最讽刺的地方在于:它表面上给你更多工具,实际上却在测试你能否对抗与生俱来的贪婪。有些人总迷信“这次不一样”,但历史最残忍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肯吸取教训。2015年爆仓的那些大户,难道不懂杠杆风险吗?他们太懂了,只是当时都觉得自己能跑得比市场快零点几秒。
现在我的策略反而越来越“保守”了:只在确定性极高的行情里动用融资,而且单次杠杆从不超1.5倍——对,别人笑我浪费额度,但我很清楚自己不是天才。真正能在两融市场活下来的,往往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了解自己弱点的人。就像打德州,高手不是看牌面下注,是看对手的表情下注。而融资融券最大的对手,恰恰是镜子里的自己。
最近AI炒股挺火是吧?但我打赌算法永远算不清人类在恐惧和贪婪之间的摇摆幅度。昨天和做量化的朋友喝酒,他半开玩笑说现在最赚钱的策略其实是“反人性指标”——当融资买入额飙升到某个阈值时自动做空。你看,市场终究是场零和游戏,而杠杆放大了所有情绪的汇率。
所以现在别人问我融资融券技巧,我总会多说一句:先拿小资金试三个月,每天记录每次操作时的情绪状态。比起K线图,你或许更该画一张自己的“心态波动图”。毕竟在这个市场里,有时候空仓比满融更需要勇气。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