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老王喝酒,这位在券商混了十几年的老油条突然问我:”你说现在年轻人考证,是选基金从业还是证券从业?我部门新来的实习生两个证都考了,天天纠结以后往哪边走。”我抿了口酒,没急着回答——这问题就像问”咖啡和茶哪个更提神”,得看喝的人是谁。
说实话,五年前我入行时也纠结过。记得当时培训老师拍着黑板说:”证券证是入场券,基金证是升舱票!”现在回想这话只对了一半。去年帮某私募筛简历时发现个有趣现象:85%的应聘者两个证都有,但真正让HR眼前一亮的,反而是那个证券从业考了三次才过、却用三个月时间把FOF基金研究透的小伙子。
证券从业资格确实像金融界的普通话证书——没有它寸步难行,但拿着它也不代表就能朗诵诗歌。我见过太多持证者至今分不清可转债和可交债的本质区别,考试时背下的承销业务规则,在实际操作中还不如老交易员一句”这个时候该找某总喝个茶”来得管用。
反观基金从业,这两年含金量窜得比茅台股价还猛。特别是随着REITs、量化对冲这些新玩意儿出现,光会背证券投资基金教材根本玩不转。上个月参加个路演,某个90后基金经理对着满屋子老江湖,用元宇宙概念解构传统资产配置模型,台下那些持证二十年的前辈们听得眼都直了——知识迭代的速度早就超过了证书更新的频率。
但要说哪个更值钱,我觉得问题本身就有陷阱。就像问菜刀和炒锅哪个更重要,得看你是要切菜还是爆炒。证券从业更适合那些想扎根经纪、投行业务的人,而基金从业则是资管、研究领域的敲门砖。我认识个狠人,考完证券从业直接转型做基金直播带货,现在靠讲解如何用ETF攒嫁妆月入六位数——证书从来只是道具,关键看你怎么演。
最近行业里有个微妙变化:很多机构招聘时开始弱化证书要求,反而更看重候选人是否玩过虚拟盘、有没有运营过投资社群。某券商HR私下跟我说,他们现在面试必问题之一是”你最近三个月亏得最惨的一笔投资是什么”,这比问”基金从业考试第7章重点是什么”更能筛出真人才。
所以啊,要是现在还有年轻人问我该考哪个证,我可能会建议他先花半个月时间模拟操作50万资金——亏到头皮发麻时,自然就知道该学什么了。证书含金量终究会贬值,但市场给你的教训永远是24K纯金的。
(喝完最后一口酒突然想到)对了,你们知道现在最魔幻的事是什么吗?某些民间炒股大神开始被返聘给持证人员培训,课堂笔记在闲鱼上卖得比考试教材还贵——这世道,到底谁该考谁啊?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2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