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咖啡厅偶遇老同学阿杰,他正对着电脑屏幕皱眉。凑近一看,原来是在某创业培训网的付费课程页面犹豫不决。”9980元,21天速成独角兽创始人”,广告语闪着诱人的金光。这让我突然想起三年前自己差点被收割的往事——当时某个号称”硅谷方法论”的在线课程,差点骗走我两个月的房租。
一、知识付费时代的”成功学变种”
现在的创业培训网站,本质上就是把机场书店里那些从0到1的成功学书籍,拆解成更昂贵的数字碎片。有趣的是,这些平台深谙焦虑营销之道——他们不再直接卖”成功”,而是兜售”避免失败”的幻觉。首页永远滚动着”90%创业者都忽略的3个致命错误”之类的标题,精准戳中我们这些夜里失眠盘算BP的创业狗。
我特别反感某些课程把创业简化成一套可复制的”模版”。记得有个号称”用Excel表格就能估值千万”的讲师,后来被人扒出自己创立的公司半年就倒闭了。但吊诡的是,这类课程往往销量最好,大概因为给了人们最渴望的东西:确定的捷径。
二、那些藏在课程目录里的陷阱
仔细研究过几家头部平台的课程设置后,我发现个有趣现象:真正讲”如何注册公司”、”财税基础”的实用内容只占10%,剩下90%都是”融资话术”、”估值秘籍”这类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噱头。这就像健身房里永远人满为患的镜子区,和冷冷清清的深蹲架——人们更愿意为想象中的成功买单,而非脚踏实地的基本功。
有个做餐饮的朋友参加过某平台的”爆店营销课”。讲师教他们用”饥饿营销+网红打卡”的套路,结果三个月后,他的面馆因为口味跟不上营销,差评如潮。这让我想起投资人常说的那句话:”当你在PPT上花的功夫超过产品时,离死就不远了。”
三、或许我们该换个思路
我渐渐觉得,真正有价值的创业教育应该发生在线下——在联合办公空间的茶水间里,在行业展会的偶遇交谈中,甚至是在工商局排队注册时的闲聊里。这些真实场景中的知识传递,往往比精心剪辑的网课更鲜活、更立体。
最近发现个有趣的反例:有家小培训机构专门组织”失败案例解剖会”,邀请创业失败者来分享真实踩过的坑。虽然场地简陋,但场场爆满。这说明什么?也许创业者们真正渴求的,不是被包装成真理的套路,而是真实世界的复杂样本。
四、给想报课的朋友三个”不成熟的小建议”
1. 警惕任何承诺”必然结果”的课程(如果有人真掌握了必然成功的公式,他为什么还要卖课?)
2. 优先选择有真实创业经历的讲师(注意是”经历”而非”title”)
3. 把培训预算的70%留给行业垂直社群(有时候竞争对手的一句吐槽,比十节大课更有价值)
说到底,创业本就是趟充满不确定性的旅程。那些试图把不确定性包装成标准答案的培训,本质上和算命先生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把水晶球换成了PPT,把占卜术语换成了商业黑话而已。
(写完这篇文章,我顺手关掉了浏览器里五个创业培训网的标签页。看来今天又省下了9980块——这笔钱,或许够我试错两个最小可行产品了。)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