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大学生适合创业,创业需要注意什么?

那些在宿舍里偷偷卖泡面的家伙,后来都怎么样了?

上个月回母校演讲,结束后几个大三学生围着我问创业建议。看着他们发亮的眼睛,我突然想起十年前那个在宿舍囤了三十箱方便面的学长——他总能在深夜11点后,以翻倍的价格把泡面卖给饥肠辘辘的室友们。

一、不是所有”折腾”都叫创业

现在的大学生创业故事总被包装得太浪漫。媒体喜欢报道某个辍学天才拿到千万融资,却没人告诉你,99%的校园创业者最后都成了朋友圈里的微商。我见过最荒谬的案例,是有人把”代取快递”包装成”最后一公里物流解决方案”去参加创业大赛。

真正适合创业的大学生,往往带着某种”混不吝”的气质。他们可能挂过科,但绝不是因为懒惰;会在课堂上心不在焉,却能为自己的小项目熬夜到凌晨三点。就像我认识的一个学弟,专业课成绩平平,但在二手教科书倒卖生意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商业嗅觉——他清楚地知道高等数学(第七版)在期末考试前两周会出现价格峰值。

什么样的大学生适合创业

二、危险的”幸存者偏差”

创业教育最害人的地方,是把特例当成普遍规律。我们总听说比尔·盖茨辍学的故事,却选择性忽略了他母亲是IBM董事的背景。有个残酷的现实:家境普通的学生更适合做”生存型创业”——比如开个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室,而不是烧钱做APP。

我特别观察过,能在毕业三年后还把公司开下去的人,往往具备两种矛盾特质:既有白日做梦的勇气,又有精打细算的市侩。就像那个靠代写情书起家的女生,后来转型做婚礼策划时,会为每束鲜花的采购成本磨供应商半小时。

三、比商业计划书更重要的是…

所有创业课程都在教怎么写BP,但没人告诉你:大学生创业最珍贵的资源根本不是启动资金。那个总在实验室蹭设备的大四学生,后来靠教授介绍的专利转让赚到第一桶金;那个在社团联欢会上推销自制辣酱的男生,客户群就是从当时加微信的同学开始的。

真正适合创业的学生,身上都带着”连接器”属性。他们可能不是成绩最好的,但一定是跨专业朋友最多的。我见过最成功的校园创业者,办公地点永远在食堂角落——那里能同时遇到计算机系的码农、艺术系的设计师和经管学院的财务专家。

四、关于”合适”的真相

深夜写推文时收到条私信:”学长,我该先考研还是直接创业?”我突然想起教务处老师说过的话:”每年说要创业的毕业生里,80%连营业执照都不会办。”

或许适合创业的大学生根本不会问这种问题。他们早就偷偷注册了公司,或者在某个凌晨三点改着淘宝店铺的详情页。就像当年那个卖泡面的学长,现在他的连锁便利店开遍了大学城——而当年笑话他的学霸们,正排队给他投简历。

(写完这篇突然想吃泡面,可惜再没人会在深夜加价卖给我了)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2580/

(0)
林凤百科林凤百科
上一篇 3天前
下一篇 3天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