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凌晨三点意识到自己必须创业的。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突然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灵魂瘙痒”——不是那种可以挠一挠就消失的痒,而是一种从内而外、让你辗转反侧的存在性不适。第二天早上,我辞去了那份令人艳羡的投行工作。朋友们说我疯了,但我知道,这才是最清醒的决定。
年龄只是个数字,但时机不是
传统观点总爱给创业贴上年龄标签——二十多岁精力旺盛适合冒险,三十多岁积累经验适合转型,四十岁以上则”为时已晚”。这全是鬼话。我见过22岁就老气横秋的”少年企业家”,也见过65岁眼神发亮的创业新人。真正的问题不是”你多大”,而是”你的生活现在能承受多少不确定性”。
去年在东京的一家小酒馆里,我遇到了一位58岁的寿司师傅。他用毕生积蓄开了一家科技公司,专门研发寿司制作机器人。”人们说我疯了,”他边倒清酒边说,”但你知道吗?我做了四十年同样的事情,突然有一天,我的手开始自己思考。”他的眼神让我想起了硅谷那些二十多岁的创业狂人——同样的光芒,只是包装不同罢了。
最佳时机的三个隐秘信号
1. 当愤怒变成燃料时
不是那种转瞬即逝的恼火,而是一种持续燃烧的、看到行业弊病后的职业性愤怒。我的朋友丽莎在医疗行业工作了十年,最终因为对官僚主义的深恶痛绝而创立了医疗流程优化平台。她说:”如果这种愤怒没有把你变成愤世嫉俗的混蛋,而是让你开始画产品原型图,那就是时候了。”
2. 当你的业余项目开始干扰主业时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上班时间偷偷修改自己的网站,开会时在笔记本上计算创业成本。当你的副业不再是消遣,而变成一种无法忽视的执念时——请注意,这不是分心,而是你的潜意识在敲警钟。
3. 当稳定变得可怕时
这听起来很反直觉,但对我而言,最恐怖的时刻不是银行账户见底的时候,而是当我发现自己可以准确预测未来六个月每一天会怎么过的时候。过分的稳定对创造力而言,就像温水对青蛙。
经济衰退期的悖论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我认识的一对夫妇失去了工作,却因此创立了现在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家庭安全公司。”失业给了我们不得不做的理由,”他们说,”而经济低迷让租金和人力都变得便宜。”这让我想到一个残酷的真相:所谓”好时机”常常戴着灾难的面具出现。
现在每当我听到有人说”等经济好转再创业”,我就忍不住想问:你到底是在寻找最佳时机,还是在寻找不开始的借口?真正的创业者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跳舞——尽管姿势可能很难看。
后记:关于时机的终极真相
上周,我的前同事马克来找我喝酒。他45岁,刚被晋升为副总裁,却一脸苦相。”我错过了创业的最佳年龄,对吧?”他问道。我指着窗外一个正在收摊的街头艺人——那人至少70岁,正小心翼翼地把萨克斯风装进破旧的琴盒。”看到那位老先生了吗?”我说,”他告诉我,上个月才开始学萨克斯,因为终于’听懂了心里的声音’。”
创业没有最佳时期,只有最佳的你——那个终于无法继续忽视内心骚动的版本。时机不会完美到来,它只会在你准备好不完美开始时出现。所以问题不是”现在是不是最佳时期”,而是”你的灵魂痒得够厉害了吗?”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