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疫苗成为资本赌局:我在智飞生物股价过山车上的荒诞体验

去年夏天,我在重庆江北机场的候机厅里偶遇了一位穿着智飞生物工装的中年人。他正盯着手机屏幕上跳动的K线图,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像极了赌场里盯着轮盘的赌徒。”又跌了三个点,”他忽然自言自语道,”这批HPV疫苗的批签发数据明明很好看啊…”

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我们或许都陷入了某种集体幻觉——把公共卫生事件异化成了一场资本的狂欢。智飞生物这支股票,某种程度上成了观测中国医药行业荒谬性的绝佳样本。

疫苗生意的悖论

最讽刺的莫过于,疫苗企业的商业成功竟然与疾病流行深度绑定。2020年那个疯狂的春天,智飞的股价在90天内暴涨240%,仿佛全世界突然发现这家偏安西南的药企掌握着某种末日方舟的船票。但问题在于,当疫情退潮,当口罩被扔进垃圾桶,资本市场是否还能保持同样的热情?

智飞生物股市

我记得在某次医药行业论坛上,有个投资人直言不讳:”我们投资的是恐惧,不是科学。”这句话像根刺一样扎在我心里。智飞的PE倍数在疫情期间一度突破三位数,这种估值显然已经脱离了传统的DCF模型,更像是在定价某种末日期权。

代理模式的隐忧

有个做创新药的朋友总是嘲笑智飞是”医药界的联想”——擅长渠道整合但缺乏原创能力。这话虽然刻薄,却点出了关键问题。当默沙东的九价HPV疫苗贡献了过半营收时,投资者其实是在赌两件事:续签代理协议的谈判能力,以及中国人对宫颈癌的持续恐惧。

但去年发生的某个插曲让我很在意。在某三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我看到HPV疫苗被拆分成三针售卖,每针加收200元”优先接种费”。这种灰色操作暗示着代理生意的脆弱性——当疫苗变成投机品,整个商业模式的伦理基础都在摇晃。

技术突围的困境

上个月参观智飞研发中心时,我被墙上”自主创新”的标语和实际研发投入占比之间的反差刺痛了。4.5%的研发费用率在创新药企里简直像个玩笑,要知道那些还在亏钱的Biotech公司都敢把40%的收入砸进研发。

他们的科研负责人倒是很实在:”疫苗研发是场马拉松,但股东要求百米冲刺的成绩单。”这句话道破了所有传统药企的困境——在资本市场的短视和技术创新的长周期之间,企业不得不进行危险的精神分裂。

政策赌局的代价

最让我后背发凉的是某个私募基金经理的醉后真言:”我们赌的不是技术突破,是医保目录调整和疫苗审批政策。”这句话解构了所有医药股投资的本质——在中国,医药企业首先是政策套利者,其次才是技术创新者。

智飞最近在mRNA领域的布局很有意思,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的临床推进节奏明显在与监管政策的预期变动共舞。这种”政策对冲”式的研发策略,某种程度上比技术本身更值得玩味。

尾声:在玻璃桥上跳舞

最近智飞的股价又在剧烈震荡,据说和某个二价HPV疫苗的定价策略有关。我那个在智飞工作的朋友已经养成了奇怪的习惯——每天开盘前都要看看前一天的全国传染病报告数据。

这或许就是中国医药股的荒诞现实:股价走势与公共卫生数据形成诡异共振,科学家在实验室的突破可能不如药监局某个处长的人事变动更重要。当我们投资智飞时,我们到底在投资什么?是科学进步?是渠道霸权?还是对人性恐惧的精准定价?

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就像站在透明玻璃桥上的游客,明明知道桥体结构安全,还是忍不住担心脚下深渊——智飞的投资者们也永远在基本面和情绪面之间摇摆。这种摇摆本身,或许就是医疗健康投资最真实的写照。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2491/

(0)
林凤百科林凤百科
上一篇 3天前
下一篇 2天前

相关推荐

  • 当数字开始呼吸:我眼中那个被误解的VOL

    去年夏天,我在陆家嘴的一家咖啡馆里偶然听到邻桌两个年轻人的对话。其中一个兴奋地举着手机说:“你看这个VOL,爆了!明天绝对涨停!”另一个则皱着眉头回应:“但上次你说VOL爆了,结果…

    3天前
  • 《信息洪流中的那一瓢:我的股市观察方法论》

    去年冬天,我在上海陆家嘴的一家咖啡馆里偶遇了一位老交易员。他盯着手机屏幕上跳动的数字,突然轻笑一声:”现在的人啊,恨不得把行情数据直接注射进静脉。”这句话像…

    3天前
  • 当数字开始流血:一个投机者的自白

    收盘前最后半小时,我盯着屏幕上那片刺眼的绿,突然想起去年在陆家嘴咖啡馆偶遇的老张。他当时抿着三十块的拿铁,手指敲着桌面说:”这市场啊,早就不是赌场了,是屠宰场。区别是你…

    1天前
  • 当华尔街遇见瓷器店:一场贸易战背后的股市浮沉

    记得去年秋天在上海陆家嘴的一家咖啡馆,我无意中听到两个基金经理的对话。其中一个晃着咖啡杯苦笑:“这行情就像在雷区里跳华尔兹——美方一有动静,咱们的创业板就先躺平。”当时上证指数刚经…

    6天前
  • 股市开门那点事儿

    每天早上九点十五分,我桌上的那台老式收音机总会准时响起证券报时的提示音。这习惯已经跟了我快十年——从我在券商营业部打杂那会儿就开始了。说来好笑,当时带我的老交易员说:“盯着屏幕上的…

    2025年8月31日
  • 小米的股价,与雷军的笑容成反比?

    上周三下午,我在陆家嘴的星巴克无意中听到两个穿着西装的男人在争论。一个激动地拍着桌子说:“小米这股价,简直是对中国制造的一种讽刺!”另一个则慢悠悠搅动着咖啡回道:“兄弟,你怕是没见…

    2025年8月27日
  • 当K线开始讲故事

    今早开盘前,我在楼下便利店买咖啡时撞见了老陈。这位退休会计师盯着货架上涨了五毛钱的矿泉水直摇头:“连水都在通胀,股市反倒装起死来。”他这句话像根针,精准刺破了今日开盘前那股粘稠的期…

    2025年8月31日
  • 《今日股市点数:数字背后的集体幻觉》

    早上打开手机,看到沪深300又跌了1.2%,我突然想起去年在陆家嘴咖啡厅听到的对话。两个穿着定制西装的男人盯着K线图喃喃自语:”这次不一样,政策底已经出现了。&#822…

    2025年8月26日
  • 中国股市第一人:一个不存在的称号与一场全民幻觉

    你要是问谁是”中国股市第一人”,就像在问谁是中国第一个做梦的人——答案注定是虚构的。这个称号从来不属于某个具体的人,而是属于每个在K线图前心跳加速的普通人。…

    22小时前
  • 《开盘钟声背后的集体催眠》

    每次看到有人问”股市几点开盘”,我总忍不住想笑。这问题表面上问的是时间,骨子里问的却是:”我该什么时候开始焦虑?” 记得去年在陆家嘴…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