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上周在烧烤摊上醉醺醺地问我:”你说这次会不会又是530?”我盯着滋滋冒油的鸡翅愣了两秒——现在这帮95后韭菜,连2007年还没智能手机这事都不知道,倒对十五年前的股灾代号如数家珍。
一
真正经历过530的人,现在应该都在搓麻将或者带孙子了。那天凌晨确实魔幻,财政部半夜鸡叫调印花税,第二天千股跌停的绿光能把人瞳孔都染色。但你们知道最荒诞的是什么吗?当时所有证券营业部门口都挤满了人,不是去割肉,是等着抄底——那会儿还没有手机交易软件,得排队填单子。
我家楼下证券大厅的保洁阿姨王婶,就是在那个夏天突然开始戴金项链的。”跌停板扫货嘛,”她后来边嗑瓜子边教我,”和菜市场下午收摊前捡便宜一个道理。”这个文盲阿姨用买菜逻辑跑赢了多少基金经理。
二
现在年轻人总把530当恐怖故事讲,却忽略了个黑色幽默:那轮暴跌后不到半年,A股居然冲上了6124点历史巅峰。就像被家暴的伴侣记住的永远是暴风雨后的甜蜜拥抱,股民的记忆筛选系统比网盘智能多了。
我认识个私募老总至今保持怪癖:每逢政策发布日就往证监会门口跑,说是要”闻味儿”。”03年那会儿是打印纸带着茶垢的涩味,15年变成激光打印机焦糊味,现在嘛…”他深吸一口电子烟,”全是区块链的虚空味儿。”
三
最近量化基金们搞出个”530因子策略”,用机器学习复盘当年龙虎榜数据。结果你猜怎么着?计算机给出的最优解是”当天清仓后永久离场”—这哪是AI,分明是看破红尘的老和尚。但人类最擅长的就是把警告当成谜面来解。
上个月某明星基金经理路演时,突然放下PPT讲起他大学时在530亏掉学费后,在网吧吃了三天泡面的往事。”现在你们看到的每个风控模型,”他松了松爱马仕皮带,”都是用当年那包康师傅红烧牛肉面换来的。”
四
真正该恐惧的或许不是暴跌本身。去年元宇宙最火时,我亲眼见到95后实习生用VR眼镜看K线图,手势一挥就砸进去三个月工资。那种数字原生代的莽撞,比十五年前排队填单的大爷大妈可怕多了——至少大妈们摸得见柜台玻璃的冰凉。
有时候觉得市场就是个永动机,靠周期性失忆运转。每次暴跌后人们都赌咒发誓要记住教训,结果下次换个马甲又来。就像现在没人记得2015年配资爆仓时,有多少人站在天台刷手机等国家队救市——因为当时直播带货还没兴起。
尾声
烤串摊最后上了盘炒田螺,朋友突然问:”要是现在真来次530,你说第一时间该干嘛?”
“删交易软件?”
“不,”他嘬着螺蛳含糊不清地说,”先截图持仓,发朋友圈配文’相信国运’——现在赔钱都得要流量。”
霓虹灯下,手机屏幕的反光映出无数跳动的K线。新一代韭菜们正在短视频里学习”五分钟识破主力阴谋”,而历史的螺旋总爱开同样的玩笑:他们用来躲避暴跌的工具,恰恰是资本最新鲜的养料。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