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我在北京中关村的一家咖啡馆里,听到邻桌两个年轻人激烈地讨论着他们的“颠覆性项目”——一个听起来像是“区块链+AI+元宇宙”的混合体。他们兴奋地计算着未来估值,仿佛下一秒就能敲开红杉资本的大门。而就在同一家咖啡馆的角落,另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人正对着电脑屏幕发呆,他的创业计划书已经改了第七版,却迟迟不敢按下“发送”键。
这一幕让我想起一个问题:为什么创业热潮在近几年愈演愈烈?表面上看,是政策扶持、资本涌入、技术迭代的结果,但深层次的原因,恐怕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更矛盾,甚至带着点荒诞。
1. 就业市场的“内卷”与“逃离”
创业热潮的第一推动力,可能不是梦想,而是恐惧。
我有个朋友,985硕士毕业,在某大厂干了三年,每天的工作是优化一个按钮的颜色。某天深夜加班后,他突然在群里发了一句:“再这样下去,我的人生就废了。”三个月后,他辞职做起了跨境电商。
这不是个例。当“996”成为常态,当“35岁危机”成为悬在每个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创业似乎成了一种“自救”手段——与其被资本压榨,不如自己成为资本。哪怕失败,至少还能说一句:“我试过了。”
但讽刺的是,创业真的能逃离内卷吗?某种程度上,它只是把职场的内卷换成了创业圈的厮杀。
2. 社会叙事的变化:从“稳定”到“冒险”
十年前,父母辈的理想职业排序大概是:公务员 > 国企 > 外企 > 创业。而现在,创业者的地位微妙地上升了——哪怕你只是摆个地摊,只要包装成“轻资产创业”,就能在社交媒体上收获一堆点赞。
这种叙事变化的背后,是整个社会对“成功”定义的改变。稳定不再是最优解,冒险精神被神化。TikTok上那些“00后CEO年入百万”的故事,知乎上“如何用副业月入十万”的攻略,都在无形中制造一种幻觉:打工没前途,创业才是王道。
但问题是,这些故事里很少提到那些默默退场的失败者。创业圈的“幸存者偏差”,让很多人误以为成功触手可及。
3. 资本的“捧杀”与“泡沫”
资本在创业热潮中扮演的角色很微妙——它既是助推器,也是催化剂。
几年前,只要你的PPT够炫,讲一个“颠覆行业”的故事,就能拿到天使轮。但现在,资本变得谨慎了,可创业者的热情却没减退。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边是投资人抱怨“好项目太少”,一边是创业者哀嚎“融资太难”。
资本的本质是逐利的,它不在乎你的梦想,只在乎回报率。而当资本退潮时,裸泳的人就会浮出水面。
4. 技术民主化:创业门槛真的降低了吗?
有人说,现在是创业的黄金时代,因为技术门槛降低了。十年前,你要做个APP得养一个技术团队,现在用低代码平台就能搞定。
但技术民主化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竞争更激烈了。当每个人都能轻易进入赛道时,真正的壁垒反而变成了资源、人脉和运气。
我曾见过一个团队,花了半年做出一款社交产品,上线后发现市场上已经有十几个几乎一模一样的东西。技术降低了创业的门槛,却没降低成功的门槛。
5. 创业热潮的B面:一场集体焦虑的转移?
最后,我想提出一个有点反直觉的观点:创业热潮,某种程度上是社会焦虑的转移。
当房价高企、职场天花板触手可及、社会上升通道收窄时,创业成了“改变命运”的最后一搏。它像是一场豪赌,赌赢了,财务自由;赌输了,至少还能说“我曾经努力过”。
但真正的悲剧在于,很多人创业不是因为热爱,而是因为无路可走。
结语:热潮之下,冷思考
创业本身没有错,错的是盲目跟风。如果你真的想创业,不妨先问自己一个问题:
“我是想解决问题,还是想逃避问题?”
如果是前者,祝你好运;如果是后者,或许你该再想想。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