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创业做什么好,创业实问实答

创业第一课:先学会”不做什么

去年在深圳科技园的一家咖啡馆里,我遇到了一个满脸疲惫的年轻人。他面前摊开着五份商业计划书,电脑屏幕上同时开着Shopify、TikTok和亚马逊卖家后台的页面。”我要同时做跨境电商、知识付费和本地生活服务,”他兴奋地对我说,”现在流行多赛道布局。”

三个月后,我在同一个咖啡馆又遇见了他。这次他面前只有一杯黑咖啡,和一份修改了三十多版的商业计划书。”我终于想明白了,”他苦笑着说,”创业最难的不是做什么,而是决定不做什么。”

创业者的”选择焦虑症”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创业者们患上了严重的”选择焦虑症”。每天都有新的风口、新的模式、新的成功案例砸向我们——TikTok带货、AI应用开发、私域流量运营…每个机会看起来都闪闪发光。

刚开始创业做什么好

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我见过太多创业者(包括五年前的我自己)像走进自助餐厅的饿汉,看到什么都想往盘子里装。结果往往是消化不良,甚至食物中毒。

从”加法思维”到”减法思维”

真正的创业智慧,往往体现在做减法的能力上。这让我想起Peter Thiel在从0到1中的那个犀利观点:”竞争是输家的游戏。”当你看到某个领域已经挤满了竞争者,最明智的选择可能是——转身离开。

我有个做餐饮的朋友,在2020年疫情期间反而逆势扩张。当所有人都在关店时,他盘下了三家黄金地段的店铺。但与众不同的是,他把原本50多道菜的菜单砍到了12道。”现在我的厨师只需要专注做好这12道招牌菜,”他说,”出餐速度更快,食材损耗更低,顾客反而更满意了。”

不做什么的三个原则

经过这些年观察上百个创业案例,我总结了”不做什么”的三个原则:

1. 不符合你核心能力的不要做

去年元宇宙火爆时,我认识的传统制造业老板们纷纷砸钱做VR展厅。结果呢?99%都成了”数字鬼城”。创业不是追风口,而是找准你能创造独特价值的点。

2. 不能形成闭环的不要做

有个做设计师的朋友,看到别人做知识付费赚钱,也匆忙上线了设计课程。但她忽略了最关键的问题——她根本没有流量获取能力。漂亮的课程躺在平台上,像无人问津的艺术品。

3. 不能忍受三年不赚钱的不要做

这是最反直觉的一点。那些”快速变现”的项目往往死得最快。我认识的成功创业者,大多是在某个领域默默耕耘了3-5年后才迎来爆发。如果你对某个方向没有这样的耐心,最好一开始就别碰。

最小可行性专注

精益创业讲MVP(最小可行性产品),我认为创业者更需要MVC(最小可行性专注)。具体来说:

– 先选定一个你能比90%的人做得好的细分领域

– 砍掉所有分散注意力的”机会”

– 像激光一样聚焦在这个点上

这听起来很反人性——毕竟我们都害怕错过。但正如巴菲特所说:”成功的投资需要坐得住冷板凳的耐心。”创业何尝不是?

写在最后

回到开头那个咖啡馆的故事。那个年轻人最后选择了只做一件事:帮中国小家电品牌做TikTok出海。半年后再见他,公司已经实现了盈利。”现在每天醒来都很清晰要做什么,”他说,”这种专注的感觉真好。”

所以,如果你正在纠结创业要做什么,不妨先列个”不做什么”清单。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克制或许是最稀缺的创业智慧。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2396/

(0)
林凤百科林凤百科
上一篇 5天前
下一篇 5天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