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开什么公司好?先别急着找答案,你可能问错了问题
上周在咖啡厅偶遇一位老同学,他兴奋地告诉我终于决定辞职创业了。”但有个问题困扰着我,”他皱着眉头说,”现在创业开什么公司好?”我看着他热切的眼神,突然意识到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藏着多少创业者的迷思。
创业不是选择题,而是应用题
大多数人把创业想成了一道选择题——在众多选项中挑一个”正确”的。但现实是,创业更像是一道应用题,答案取决于你的个人条件、所处环境和解题方法。
我记得三年前帮一个朋友分析创业方向。他列了一堆”热门行业”:共享经济、区块链、生鲜电商…我问他:”你最了解哪个领域?”他愣住了。后来他选择做高端宠物食品,因为他自己就是资深铲屎官,对宠物主的痛点一清二楚。现在他的品牌已经做到区域头部。
“风口”可能是陷阱
每当有人问我”现在什么行业最赚钱”,我就想起2015年O2O泡沫时的场景。当时满大街都是上门按摩、上门洗车的创业公司,现在它们在哪?追逐风口就像在沙滩上建城堡——潮水退去时,最先垮的就是那些没有根基的。
我认识一位连续创业者,他的经验之谈是:”当所有人都说某个行业是蓝海时,它往往已经变成红海了。”与其跟风,不如问问自己:我能解决什么别人没注意到的痛点?
从”我能做什么”转向”谁需要我”
五年前我帮一个程序员朋友做创业咨询。他一开始想做个”更好的社交APP”,因为觉得市面上都是垃圾。我问:”你的目标用户是谁?他们现在用什么?为什么用?”三个月后,他转型做企业级API管理工具,现在公司估值已经过亿。
这个转变的关键在于:从自我中心思维转向用户中心思维。不是”我想做什么”,而是”谁需要什么,而我能提供”。
小而美可能是更好的开始
现在创业圈有个奇怪的现象:大家都想一开始就做平台、做生态。但观察那些成功企业,很多都是从极其细分的领域切入的。
我特别欣赏一个做办公室绿植租赁的创业故事。创始人发现很多公司想要绿植但不会养护,于是从服务三家小公司起步,现在已经成为几个一线城市的行业标杆。有时候,小切口反而能撬动大市场。
你的独特优势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去年参加一个创业论坛,听到最启发我的观点是:”在信息透明的时代,商业模式很容易被复制,唯一不可复制的是创始人的独特经历和视角。”
这让我想到一个做小众运动装备的朋友。他本身是极限运动爱好者,对产品的理解远超普通商人。当大厂跟风进入时,他的忠实用户群已经形成。你的热情、你的专业、你的人脉——这些才是真正的竞争优势。
所以,到底该开什么公司?
回到最初的问题,我的建议是:
1. 先盘点自己的”武器库”:你擅长什么?了解什么行业?有哪些独特资源?
2. 寻找未被满足的需求:从你熟悉的圈子开始观察,记录那些”要是有…就好了”的瞬间
3. 做最小可行性测试:别等完美方案,先用最简方式验证需求真实性
4. 准备好迭代:很少有创业方向是一开始就完全正确的,留出调整空间
创业不是选赛道,而是创造赛道。与其问”开什么公司好”,不如问”我能开什么样的公司”。毕竟,最适合你的方向,可能就藏在你的独特经历里。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