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跟一个做私募的老友喝酒,聊起这几年的市场,他半开玩笑地说:“现在玩ST股,就像在垃圾堆里捡漏——得有运气,更得有胆量。”这话让我突然想起了银鸽投资。对,就是那个曾经在河南颇有名气、如今却在退市边缘反复横跳的“造纸老兵”。
说真的,我第一次注意到银鸽,还是2017年那会儿。当时它在二级市场突然拉了几个涨停,身边好几个散户朋友跟风冲进去——结果呢?套牢至今。有意思的是,这家公司的故事远比K线图跌宕得多。
你得知道,银鸽最早是靠造纸起家的,在计划经济时代甚至算个“地方明星企业”。但问题就在于,它太习惯于旧时代的玩法了。当整个行业开始比拼技术升级和环保转型时,银鸽却把宝押在了资本运作上。2016年深圳鳌迎入主,本来被看作白衣骑士,结果却成了另一场资本游戏的开始。
我翻过他们这几年的财报,说实话,那种感觉就像在看一本精心编排的小说:营收数据时而飙升时而跳水,应收账款高得离谱,子公司之间资金往来复杂得像蜘蛛网。最讽刺的是,去年他们还试图通过“区块链概念”炒作股价——要知道,这家公司连最基本的造纸污水排放问题都没彻底解决。
但你说它纯粹是骗局吗?我倒觉得不尽然。去年我去过一趟漯河,和厂里几个老工人聊过。其中有个老师傅从18岁干到快退休,他说现在机器一周只开三天,但厂里没人愿意走,“总觉得还能盼来点什么”。这种近乎固执的信念,或许是银鸽最真实的资产,也是最沉重的包袱。
资本市场的残酷就在这里:当一家企业被异化成筹码,它的实体价值反而无人在意。银鸽的股价从巅峰期的20多块跌到现在的几毛钱,背后是无数次资本腾挪、概念炒作、甚至被质疑财务造假的过程。散户们追逐着所谓“重组预期”,机构们算计着壳价值,唯独没人关心那家真实存在的、曾经养活了几千个家庭的造纸厂。
最近它又传出要被某新能源企业借壳的消息——听起来很美好是吧?但我劝各位先别急着狂欢。A股市场里,“乌鸦变凤凰”的故事每年都在讲,但真正能飞起来的,多半本来就是凤凰。更多情况下,这只是又一轮资本收割的序幕。
有时候我想,像银鸽这样的老牌国企,或许从改制上市那天起就注定了今天的困局:既丢不掉体制的桎梏,又学不会市场的规则。当资本玩家们熟练地用PPT画着大饼,车间里的机器却渐渐生锈——这种撕裂感,何尝不是某个时代的缩影?
(本文基于公开信息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