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融资租赁开始“抢人”:一场关于金钱与信任的隐秘游戏

上周和一位老友喝酒,他半开玩笑地问我:“你说现在什么行业最缺人?不是互联网,也不是新能源,是融资租赁公司。”我抿了一口威士忌,心想这话题可真够冷的。但转念一想,他说的或许没错——这个藏在金融产业链深处的行业,正在上演一场不为人知的“人才争夺战”。

不只是“借钱买设备”那么简单

大多数人听到融资租赁,第一反应就是“帮企业分期买设备的中介”。这种理解不能说错,但实在太肤浅了。我曾经接触过一家专门做医疗设备租赁的公司,他们的业务总监告诉我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我们卖的从来不是资金,而是风险定价的能力。”

这话乍听有点装,但细想确实如此。去年有家初创医院想引进一台价值千万的核磁共振设备——银行觉得风险太高不肯放贷,设备厂商又要求全款。最后还是融资租赁公司设计了一个结构化方案:用设备未来的现金流做质押,引入保险公司做风险分担,甚至把设备残值处置都纳入了考量。

融资租赁公司招聘

所以说,优秀的融资租赁人才,得是数学家、律师、销售和心理师的混合体。他们要能算得清现金流,看得懂法律条款,搞得定难缠的客户,还得学会在酒桌上判断对方的还款意愿——这种复合型人才,比大熊猫还稀缺。

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来?

有意思的是,这个行业给出的薪酬其实相当诱人。初级岗位起薪就能到20万+,资深项目经理年薪百万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但为什么还是招不到人?

我认识一个95后金融硕士,他的说法很代表年轻人想法:“每天对着Excel表算折旧率,和中年老板们应酬喝酒,听着就很boring(无聊)。”更现实的是,这个行业缺乏光鲜的“品牌效应”——在相亲市场上说自己在融资租赁公司工作,远不如说自己在投行或互联网大厂来得有面子。

某种程度上,这行当还保持着某种老派的江湖气。去年有家公司在招聘要求里明确写着“能喝半斤白酒者优先”,虽然很快删掉了这条,但这种思维在很多老板脑子里根深蒂固。说到底,他们要找的不是打工人,而是能一起“打江山”的兄弟。

数字化正在改写游戏规则

但变化也在发生。最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头部租赁公司开始大规模招聘数据科学家和算法工程师。某家公司的技术总监跟我说,他们正在开发一套智能风控系统,能用机器学习预测设备贬值曲线——这活以前全靠老师傅的“经验之谈”。

某种程度上,这行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变革。传统的“关系型业务”正在被“数据型业务”替代,那些只会喝酒搞关系的业务员,迟早要被懂数据、懂模型的年轻人取代。这种转变带来的阵痛很真实——我认识个从业二十年的老业务,最近在苦学Python,说是怕被95后下属看不起。

什么样的人能活下来?

观察这个行业这么多年,我发现能做得好的往往是那些“反差感”很强的人。比如我认识的一位女项目经理,白天穿着西装和客户谈几个亿的合同,晚上在直播间卖珠宝——她说这两种身份都需要极强的共情能力和风险意识。

这个行业最讽刺的地方在于:它本质上做的是信任生意,但从业者却要始终保持怀疑精神。好的业务员要能在举杯畅饮时保持清醒,在对方掏心掏肺时暗自评估还款能力,这种分裂感不是每个人都承受得了。

所以下次看到融资租赁公司的招聘广告,别只觉得是招“金融销售”。他们找的可能是能读懂人性的心理学家,能预判未来的数据侦探,或者是能在刀光剑影中保持微笑的谈判专家。毕竟,这个时代最贵的从来不是钱,而是识别价值和风险的那双眼睛。

(写完突然想到,也许最该来干这行的是那些经历过P2P爆雷的从业者——毕竟没有人比他们更懂得风险的代价)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2110/

(0)
林凤百科林凤百科
上一篇 2天前
下一篇 2天前

相关推荐

  • 融资融券:一场散户的自我修养

    说实话,第一次听说“融资融券”这个词的时候,我脑子里蹦出的画面是某个地下钱庄的暗箱操作——黑西装、墨镜、一沓沓现金,就差没配上一句“风险自负,后果概不负责”的台词。后来我才发现,这…

    2025年8月21日
  • 融资融券:当赌场开始向你借钱

    那是个闷热的周二下午,我在券商营业部遇见老陈。他攥着手机,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K线图,额头沁出的汗珠在空调冷气中格外显眼。”又加了80万融资额度”,他咧嘴笑的…

    2025年8月26日
  • 铁饭碗的锈斑:当国家资本遇见市场狼性

    去年冬天,我在北京金融街的星巴克偶遇一位老同学——某大型国企的融资总监。他西装革履却眼带血丝,指间夹着的电子烟在焦糖玛奇朵的甜腻空气里明明灭灭。”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

    2025年8月23日
  • 融资这场游戏,光靠读书可赢不了

    上周在陆家嘴的咖啡厅,我撞见一位创业者正抱着一本创业融资宝典猛啃,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说实话,那场景让我想起五年前第一次见投资人时,自己把风险投资协议精解翻到脱胶的狼狈相——结果呢…

    6天前
  • 项目包装融资:当梦想穿上西装

    上周在陆家嘴的咖啡厅,我撞见前同事正唾沫横飞地给投资人讲”元宇宙养老社区”的故事。看着他PPT上跳动的估值曲线和晦涩的技术术语,我突然想起五年前他做共享充电…

    5天前
  • 当数字开始跳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荒诞与真实

    我记得去年冬天在上海陆家嘴的一家咖啡馆里,偶遇一位在投行工作的老同学。他盯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的K线图,突然苦笑着说:“你看这些数字,白天还在狂欢起舞,晚上就可能哭得像个孩子。”他指…

    6天前
  • 天使轮融资:一场关于幻觉与偏见的游戏

    我记得去年冬天在上海静安寺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遇见一位连续创业者。他面前摆着已经冷掉的拿铁,电脑屏幕上是一份改了27版的BP。”你知道吗”,他苦笑着对我说,&…

    3天前
  • 当数字有了灵魂:金融资产入账背后的认知博弈

    我记得第一次在账面上处理交易性金融资产时,盯着屏幕上的数字恍惚了五分钟——这些跳动的价值背后,究竟藏着多少双看不见的手?会计准则告诉我们,初始确认要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交易费用直接…

    5天前
  • 当政策担保遇上市场现实:一场充满张力的共舞

    去年冬天,我和一位做智能家居创业的朋友喝酒。几杯下肚后,他苦笑着说:“拿到了政策担保贷款,就像穿上了救生衣——安全是安全了,但游起来特别费劲。”这句话在我脑子里盘旋了好久。政策性融…

    2025年8月27日
  • 当小红书开始“算账”:融资背后的社区理想与商业困局

    上周和一位做消费投资的朋友喝咖啡,他突然问我:“你觉得小红书还能保持那份‘干净’吗?”我愣了一下——这个问题恰好撞上了我最近的困惑。就在上个月,我注意到关注多年的某个手作博主开始接…

    6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