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特别清楚,2018年夏天,我在陆家嘴一家券商的交易大厅里,亲眼看到一个中年男人对着屏幕上的BS点手舞足蹈——B点刚冒头,他全仓杀入,结果半小时后股价跳水,S点疯狂闪烁,他瘫在椅子上喃喃自语:“这玩意儿不是金科玉律吗?”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技术指标从来不是阿拉丁神灯,而是市场情绪的温度计。
被过度神话的字母游戏
BS点本质上就是个买卖信号发生器:B=Buy(买),S=Sell(卖)。市面上主流软件都用不同算法来标注这两个点,有的看均线交叉,有的算动量背离。但最讽刺的是,越是花哨的BS指标,越容易让人陷入“精确的谬误”——去年某私募大佬在饭局上吐槽:“我们花三百万定制BS模型,最后发现和猴子掷飞镖的胜率差不多。”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玩过的电子宠物。喂食灯亮起就按键,饥饿值就会下降——多像散户对着B点疯狂申购的场面。但股市不是线性游戏,那个闪烁的B点背后,可能是庄家精心布置的诱多陷阱,也可能是算法交易偶然形成的技术共振。
当BS点遇上人性博弈
真正有趣的是观察不同段位玩家对BS点的态度。新手把它当圣旨,老韭菜当反向指标,游资则用来做心理锚点。我认识某个涨停敢死队成员,他电脑屏保就写着:“B点买的是共识,S点卖的是恐慌”。
去年创业板妖股横行时,有个经典案例:某股票连续三天出现S点却逆势涨停。后来龙虎榜显示,机构正在用程序化交易批量出货,而BS信号恰好卡在他们的拆单算法阈值上——你看,连机器都在参与这场认知战。
在噪声中捕捞信号
经过这些年踩坑,我总结出BS点的三种用法:一是当群体行为放大器(连续出现B点且放量时,说明共识正在形成);二是作止损参考系(S点叠加跌破关键位就该果断割肉);最妙的是第三点——把它当作市场神经末梢的刺痛测试。
就像上周新能源板块异动,多个软件BS点出现严重分歧:同花顺显示B点而东方财富提示S点。这种矛盾本身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信号,说明资金正在激烈博弈方向。果然三天后政策利好突袭,提前潜伏的资金吃到大肉。
超越字母的生存哲学
现在我看盘时,早就不把BS点当操作指令了。它们更像是路边的野花——可以欣赏但不必采摘。真正决定胜败的,永远是仓位管理和对行业本质的理解。
有个做期货二十年的前辈说得更绝:“BS点?那是给还需要拐杖的人准备的。当你经历过三次爆仓,K线图上自然会长出另一双眼睛。”
所以下次看到屏幕上跳出金色B点时,不妨先问自己:这个信号是来自机器的计算,还是来自人性的贪婪?或许真正的BS点,从来只闪烁在每个投资者的瞳孔深处。
(写完这些突然想起,当年那个在交易厅崩溃的中年男人,后来转行开了家牛肉面馆——据说现在用大数据分析客流量和翻台率,反而赚得比炒股时多多了。你看,世间万物说到底都是个信号处理游戏。)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