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每次看到“现在什么项目好创业”这种问题,我都想笑。不是嘲笑,而是觉得这个问题太像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被裁员后焦虑的中年人问的——急切、迷茫,又带着点侥幸心理,希望有人能直接丢给他们一个“稳赚不赔”的答案。
但现实哪有那么简单?
1. 创业不是选项目,而是选“你”
很多人创业失败,不是因为项目不行,而是因为他们自己不行。这话可能有点刺耳,但事实如此。
举个例子,去年有个朋友兴冲冲地跑来跟我说:“现在AI绘画这么火,我准备搞个AI生成头像的付费小程序,绝对赚!”我问他:“你懂技术吗?懂运营吗?懂怎么让用户买单吗?”他愣了一下,说:“我可以学啊。”
结果呢?三个月后,他的项目连个像样的Demo都没做出来,因为光是学基础的编程和AI模型调用就把他劝退了。
所以,第一个问题不是“什么项目好创业”,而是“你适合做什么?”
– 如果你是个社牛,擅长和人打交道,那做本地服务(比如高端家政、私人健身教练)可能比闷头搞技术更适合你。
– 如果你是个技术宅,那去卷AI、区块链、自动化工具可能更有戏。
– 如果你啥都不会,那就别急着创业,先去打工积累经验和资源。
2. 真正赚钱的项目,往往“不性感”
很多人创业喜欢追风口,什么火做什么——AI、Web3、元宇宙、短视频……但问题是,这些领域早就挤满了资本和巨头,普通人进去大概率是炮灰。
反而是一些看起来“土得掉渣”的生意,闷声发大财。比如:
– 二手奢侈品回收:很多人觉得这行low,但你知道一个成色好的LV包包转手能赚多少吗?
– 成人职业技能培训:不是那种割韭菜的“副业课”,而是真正能帮人提升竞争力的技能,比如编程、设计、剪辑。
– 小众社群经济:比如宠物殡葬、汉服租赁、剧本杀DM培训……这些需求不大,但竞争小,利润高。
创业的核心逻辑不是“做最火的”,而是“做最缺的”。
3. 低成本试错,别All in
我见过太多人一上来就砸几十万开店、囤货、招团队,结果三个月后现金流断裂,血本无归。
真正的聪明人怎么做?先验证需求,再放大规模。
– 想开奶茶店?先摆个地摊试试口味和客流。
– 想做知识付费?先免费输出内容,看看有没有人愿意付费。
– 想做电商?先从一件代发开始,别一上来就囤货。
创业不是赌博,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比孤注一掷靠谱得多。
4. 最后,警惕“创业成功学”
市面上太多“年入百万的创业秘籍”,99%是割韭菜的。真正的创业,往往是熬出来的。
我认识一个做本地餐饮的朋友,前两年亏得差点卖房,但他坚持优化菜品、调整运营,第三年才开始盈利,现在开了三家分店。
所以,别总想着“快速致富”,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总结一下:
1. 先看自己,再看市场——别做你完全不懂的行业。
2. 别只追风口——冷门需求可能更赚钱。
3. 低成本试错——别一上来就梭哈。
4. 长期主义——创业是长跑,不是短跑。
如果你看完还是不知道做什么,那我建议——先别创业,找个相关工作干两年,摸清门道再说。
毕竟,创业不是逃避打工的出路,而是解决问题的升级版。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