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一位老友兴冲冲地告诉我,他趁着股市大涨,套现了一部分股票,转头就在城郊订了一套公寓。“股市赚的钱,总得找个地方放啊,”他呷了一口啤酒,眼神里闪烁着精明,“存银行?那点利息还不够通胀吃的。不如换成砖头实在。”
这话听着耳熟。细想下来,似乎每次股市走牛,楼市总会跟着蠢蠢欲动。这倒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其中关节,却未必如表面所见那般简单。
股市与楼市,向来被视作中国老百姓资产配置的两大蓄水池。照理说,水往低处流,资金总是在这两个池子之间来回倒腾。股市涨了,投资者获利了结,套现的资金自然要寻找下一个去处,楼市便成了最顺理成章的选择——至少理论上是这样。
但事情真有这么简单吗?
我倒觉得未必。首先得看这波股市行情因何而起。倘若是基本面带动的牛市,企业盈利改善,居民收入增长,这种财富效应倒是实实在在能提振购房需求。可若是资金堆出来的泡沫牛市,情况就大不相同了。2015年的疯牛行情就是明证——当时多少散户加杠杆冲进股市,指望着快进快出赚一笔首付,结果套在山顶上,莫说买房,能保住本金已是万幸。
眼下这轮行情,在我看来更多属于后者。经济基本面并未出现根本性改善,市场更多是靠着政策预期和资金推动。这种行情下产生的财富效应,实在脆弱得很。我那位朋友算是幸运的,成功逃顶。但更多散户恐怕难有这么好的运气——股市里永远是一赚二平七亏,这是铁律。
另一方面,楼市自身的逻辑也在发生变化。过去二十年,房价单边上涨的时代恐怕已经终结。“房住不炒”可不是说着玩的,各地限购限贷政策丝毫没有放松的迹象。更不用说房地产税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还悬在头上。现在投资房产,流动性差不说,未来收益率也充满不确定性。聪明钱都在寻找出路,谁会往一个前景不明的市场里冲?
但人性就是这么有趣。即便知道风险所在,人们还是习惯于路径依赖。股市赚了钱,第一反应还是买房——毕竟过去二十年,买房是让普通人财富增值最稳妥的方式。这种思维定势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从这个角度看,股市对楼市的拉动,更多是一种心理效应,而非资金面的实质影响。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心理效应也不能小觑。房地产市场说到底是个信心市场。当人们觉得自己“有钱了”,就更愿意承担长期负债。股市上涨带来的财富幻觉,确实能在短期内提振购房意愿。但这种需求能持续多久,就要打上个大大的问号了。
我个人对此是持谨慎态度的。股市和楼市的关系,远非简单的“跷跷板”所能概括。两个市场都受制于更宏大的经济背景和政策环境。在当下这个节点,盲目认为股市上涨必然带动楼市回暖,恐怕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说到底,任何一个市场都有自己的内在逻辑。试图用简单化的因果关系去理解复杂的经济现象,最终难免会碰壁。我的建议是:股市里赚了钱,先别急着往楼市里冲。冷静下来想想,这笔钱到底该去哪里——或许,答案不在任何一个市场里,而在你自己的真实需求中。
毕竟,财富只是工具,不是目的。把这个道理琢磨透了,比任何投资技巧都管用。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