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陆家嘴的咖啡厅里,我撞见老周正对着手机屏幕咬牙切齿。这位做了二十年外贸的老江湖,此刻像个输红眼的赌徒——他刚在欧元兑美元1.08的位置重仓做多,结果欧洲央行突然放鸽,账户瞬间蒸发半年利润。”这行情比女人心还难捉摸”,他灌着美式咖啡的样子,活脱脱像在喝闷酒。
这场景让我想起外汇市场最残酷的真相:这里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那些K线图上的波峰浪谷,本质上都是人性贪婪与恐惧的心电图。你看英镑去年上演的”过山车行情”,当特拉斯政府推出迷你预算案时,市场用脚投票的速度比国会弹劾程序还快——这说明什么?外汇市场根本不相信政治家的PPT。
有意思的是,我们总把汇率波动归因于经济数据。但去年日元贬值时,日本央行那位白发苍苍的黑田总裁开记者会的表情,分明写着”我知道你们在等我转向,但我偏不”。这种近乎行为艺术般的货币政策表演,让技术分析派的脸都被打肿了。我认识个东京的基金经理,现在看央行官员的微表情比看CPI数据还认真。
说到预测汇率,最讽刺的莫过于那些西装革履的分析师。记得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前,某大行信誓旦旦说留欧概率90%,结果现在他们的年度预测报告都改名叫”情景推演”了。倒是我常去的虹口菜场有个大妈说得在理:”汇率就像青菜价,早市和晚市能差两块钱,你非要算得清清楚楚,不如多留点余量。”
最近让我睡不着觉的是人民币的”双向波动”。这个词听起来很专业,实则充满东方智慧——既不说涨也不说跌。去年帮深圳的跨境电商朋友做套保,7.3的时候觉得铁底到了,谁知美联储再加息两次,现在看7.3倒成了天花板。这让我悟出个歪理:在外汇市场,活得久比赚得多更重要,就像打麻将,先保证不点炮再想胡牌。
有个不能说的秘密:真正在外汇市场持续赚钱的,反而是那些”不专业”的实业家。温州做皮鞋的老李,靠着”美元过6.9就结汇,破6.6就囤货”的土办法,十年下来比多数对冲基金都稳。这大概印证了凯恩斯那句刻薄话:”市场保持非理性的时间,总能超过你保持偿付能力的时间。”
此刻望着窗外陆家嘴的霓虹,那些闪烁的汇率报价像极了赌场里的老虎机。只不过这里的赌注是国家的信用,筹码是百姓的财富。突然觉得老周输得不算冤——在这个全球最大的心理博弈场里,谁真敢说自己摸透了门道呢?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