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深夜,我盯着电脑屏幕上那支被”顶点五分”标红的股票K线图,手指悬在买入键上方迟迟不敢落下。这让我想起三年前在杭州龙井路那家券商营业部遇到的老张——他当时神秘兮兮地给我看手机里某个”内部推荐群”的消息,眼里闪着那种我后来才明白叫”韭菜绿光”的东西。
一、五星推荐的诱惑与陷阱

“顶点五分”这套评级系统,表面上光鲜得像华尔街之狼的定制西装。他们把”强力买入”包装成五星推荐,把”谨慎持有”美化成四星观望,就连”赶紧跑路”都能说成”三星布局机会”。我统计过去两年他们推荐的五星股,发现个有趣现象:这些股票在推荐后72小时内平均涨幅确实能达到3-8%,但就像我那个做量化交易的朋友说的——”这不过是信息差套利的回光返照”。
去年我跟踪过他们连续推荐的5支”五星军工概念股”,结果很有意思。其中3支在推荐当日确实出现机构买单,但仔细看level2数据就会发现,这些买单都集中在早盘前15分钟,之后全是散户在接力。更讽刺的是,剩下2支推荐后压根没动静,后来才爆出是付费推广的软文。
二、那些不为人知的”评级游戏规则”
在陆家嘴某私募做过分析师的发小曾酒后吐真言:”你知道为什么周四下午的推荐特别准吗?因为周五是很多游资结算日。”这话点醒了我,那些看似精准的五星推荐,不过是把市场既有规律包装成自己的”独门秘籍”。
我整理过他们2022年Q3的推荐记录,发现两个规律:
1. 80%的五星推荐集中在财报季前两周
2. 推荐后若股价下跌超过10%,系统会自动降级为四星
这种动态调整的戏法,让他们的”准确率”永远保持在看起来合理的区间。就像魔术师的障眼法,只给你看想让你看的部分。
三、一个实验者的自白
今年三月,我做了个危险实验:拿出10万元,严格按照他们的五星推荐操作。结果很戏剧——前两周盈利15%,让我差点以为找到了圣杯。但第四周遇到某新能源股暴雷,单日亏损22%直接把收益全部吞没。最讽刺的是,这支股票在暴跌前一天刚被系统从五星降到四星,理由居然是”短期涨幅过大”。
这让我想起《股票作手回忆录》里那句:”华尔街没有新鲜事,因为投机像山岳一样古老。”那些打着智能算法、大数据旗号的推荐系统,本质上还是在玩”猜硬币”的游戏。只不过现在的庄家,把硬币换成了更精致的全息投影。
四、或许我们该问的不是”怎么样”
深夜复盘时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执着于追问”某某推荐怎么样”,就像在问”这把刀够不够快”——真正该思考的是”我为什么要走进这个屠宰场”。金融市场的残酷之处在于,当某个赚钱方法被包装成标准化产品时,它往往已经变成了收割工具。
下次再看到那些闪着金光的五星推荐时,不妨先做三件事:
1. 查查该股最近三个月的融券余额变化
2. 对比推荐前后的大宗交易记录
3. 等72小时再决定
(别问我怎么总结出这个方法的,都是学费换来的)
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或许真正的五星级策略,是学会对那些诱人的星星视而不见。就像我那位已经金盆洗手的游资朋友说的:”当你发现某个指标特别好用时,通常意味着它已经快失效了。”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8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