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老张喝酒,他神秘兮兮地亮出手机屏幕:”瞧瞧,这个月又多了两万收益。”屏幕上那条肥硕的蓝色鲸鱼图标,正欢快地喷着代表收益的水柱。我盯着那串令人眩晕的数字,突然想起三年前在陆家嘴咖啡馆听见的对话——两个穿着定制西装的男人笑着谈论”收割周期”,就像在说明天要下雨般稀松平常。
鲸鱼宝这类产品最狡猾的地方,是给冰冷的数字游戏披上温情外衣。他们把年化收益率包装成”鲸鱼喂食”,把风险提示藏在二十层协议深处,就像把苦药裹上糖衣喂给不想长大的成年人。我表姐去年把给孩子存的教育金全投了进去,每次家庭聚会都要炫耀”又赚了顿火锅钱”,却绝口不提凌晨三点惊醒查净值的黑眼圈。
有意思的是,这类产品总爱用动物形象消解金融的残酷性。蚂蚁、鲸鱼、松鼠…仿佛把钱交给这些毛茸茸的生物,亏损也会变成童话故事。但现实是,当我在某次行业沙龙听到开发经理醉后坦言”用户留存率比风控模型更重要”时,突然觉得所有萌萌的动物图标都露出了食人鱼的牙齿。
或许我们真正该警惕的不是某个理财平台,而是自己心里那头永远喂不饱的欲望鲸鱼。它张开巨口吞噬理性,用每个跳动上涨的数字刺激多巴胺分泌——去年比特币崩盘时那个在天台抽烟的年轻人,手机屏保也是只卡通鲸鱼。

现在每次看到地铁广告里微笑的鲸鱼logo,总会想起白鲸记里那句:”它吸引我的不是鲸油,而是那具白色躯体代表的未知。”金融科技把捕鲸船换成了APP,但人类对深海的贪婪凝视,几百年来从未改变。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