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正财经荐股:当”老师”开始教你赚钱时,我总忍不住摸钱包
上周三深夜,我的大学同学老张突然在微信上甩来一张盈利截图,附带一句语音:”汇正财经的荐股老师真神了!”截图里那根陡峭的K线像极了游乐场的垂直过山车,而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年头,连骗子都学会用PS做动态图了?
一、那些年,我们交过的”认知税”

我始终相信,当某个行业开始批量生产”财富导师”,本质上和菜市场大妈兜售”祖传秘方”没区别。去年在陆家嘴某券商营业部,我亲眼见过所谓荐股团队的”作战室”:二十块显示器循环播放着”涨停敢死队”纪录片,年轻的分析师们捧着《孙子兵法》研究”主力洗盘战术”,墙角堆着喝剩的红牛罐子——这场景像极了传销组织的誓师大会,只不过他们贩卖的不是保健品,而是普通人对财务自由的幻觉。
汇正财经的荐股服务有个精妙的话术陷阱:他们永远在强调”历史战绩”,却从不告诉你统计样本量。就像我老家那个总吹嘘”昨天刚中彩票”的彩票站老板,他永远不会展示过去十年卖废票的麻袋。某私募朋友跟我说过个黑色幽默:他们测试过,把同一支股票分别推荐给两组客户,一组说”即将暴涨”,另一组说”可能回调”,最后两组人居然都能找到证据证明老师预测精准——人类在自我欺骗这方面的天赋,连AI都望尘莫及。
二、安全?那得看你怎么定义”安全”
证监会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被投诉量同比激增73%,其中”承诺收益”类投诉占八成。但吊诡的是,这些机构往往活得比韭菜还顽强。就像我小区门口那家总被投诉的健身房,年卡费从2888降到888,私教课从买十送三变成”终身免费指导”,本质上卖的都是同一件商品:希望。
有个细思极恐的细节:这些平台的付费页面永远比风控提示醒目十倍。上周我试着注册某荐股平台,弹窗警告”股市有风险”的字号小得要用放大镜看,但”限时加入VIP”的按钮大得差点戳破我手机屏。这让我想起《华尔街之狼》里那个经典场景:推销员把钢笔塞进客户手里说”现在就签”,而现在的”老师”们更进化——他们直接帮你把手指按在指纹支付上。
三、我们真正该警惕的是什么?
最危险的从来不是明码标价的骗子,而是那些让你觉得”这次不一样”的幻觉制造者。去年有家被查的投顾公司,其话术手册里明确要求客服:”永远用’我们团队’替代’我’,客户亏损时就说是’短期调整’,盈利就强调’老师实力'”——这套心理操控术,简直是把《影响力》这本书变成了作恶指南。
有个私募大佬说过句诛心的话:”如果真能稳定年化30%,他们早该去曼哈顿买楼了,何必在直播间卖998的课程?”但人性就是这么矛盾:我们一边嘲笑大爷大妈买保健品,一边在股票群里虔诚地等着”老师”发操作指令。
尾声:在赌场里,唯一稳赚的是庄家
下次看到”涨停金股”的广告时,不妨做个思想实验:如果把这些荐股短信打印出来当厕纸,可能比它们的实际用途更大——至少真能省下两块钱纸巾钱。毕竟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有时候最值钱的反而是那句老话:”天上掉馅饼时,地上一定有个陷阱等着接你。”
(后记:写完这篇文章后,老张又发来消息说已经亏掉15%本金。我回复他六个字:该交的学费,一分都少不了。)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8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