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798撞见老陈,这哥们儿正蹲在水泥管上抽电子烟。五年前他做共享充电宝赔掉两套房,现在居然又折腾起”元宇宙殡葬”。我问他为啥选这行,他吐着烟圈说:”活人的钱太难骗了,死人不会给差评。”
这话糙理不糙。现在的创业赛道就像早高峰的地铁1号线——人人都知道挤,但总有人觉得能抢到座儿。
■ 当所有人向左转时,不妨试试系鞋带
去年帮朋友看BP,连续7份都是”AI+跨境电商”。有个95后更绝,商业计划书里写着要”用区块链重构辣条产业链”。我突然想起2014年那波O2O死亡潮,当时满大街都是扫码送鸡蛋的APP。

现在最危险的创业,恰恰是那些”看起来绝对正确”的。当抖音博主都在教人做私域流量,当路演现场十个项目八个带着”Web3.0″标签,这些赛道早就成了修罗场。有个做VC的朋友私下说,他们现在看到BP里出现”SaaS”就直接按删除键——不是方向不好,是韭菜味太冲了。
■ 那些被嫌弃的”老古董”,正在偷偷喘气
我家楼下修鞋的大爷最近扩店了,兼营智能锁安装。有次闲聊才知道,他靠给周边5个小区换锁芯,月流水比很多互联网公司总监都高。这让我想起上海那个专修奢侈品包的姑娘,现在客户得提前两个月预约。
消费降级时代有个诡异现象:越是基础的手艺越值钱。我认识个90后跑去学修古董钟表,时薪开价800还排不上号。这些被互联网遗忘的角落,反而藏着真实的供需关系。就像我那个做高端家政的学姐说的:”中产可以戒奶茶,但没人敢让抽水马桶堵三天。”
■ 最性感的商业模式,往往穿着秋裤
有阵子特别迷研究日本的小生意。大阪有家专做”道歉代理”的公司,帮客户下跪认错,年营收过亿日元。东京更绝,有人把”出租大叔陪聊”做成了上市公司。这些项目土得掉渣,但精准戳中了都市人的孤独经济。
现在国内也冒出些”反精致”商机。朋友投资的”剩菜盲盒”小程序,三个月用户破百万;北京有个前程序员专帮人代写情书,最贵一单收过两万八。这些生意就像打麻将——不需要发明新玩法,关键是把老牌型做出花样。
■ 给想创业的朋友三个阴间建议
1. 去城中村找灵感,别盯着融资新闻。真正的好生意往往藏在美团骑手的电动车后座里。
2. 把”解决具体问题”刻在脑门上。去年有个姑娘专帮老人设置手机字体大小,现在团队都二十多人了。
3. 准备个”退黑钱”账户。我见过太多创业者最后靠教别人创业回血,这比P2P还缺德。
说到底,2024年最好的创业方向,可能就是别创业。但如果你非要往火坑里跳,记得带把湿毛巾——至少能多撑三分钟。就像老陈说的:”现在这行情,要么当镰刀,要么当韭菜,千万别当那个以为自己能发明第三种植物的人。”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7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