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5投资移民

美国梦的价签:当EB-5成为一场豪赌

去年夏天,我在洛杉矶一家精品咖啡馆偶遇了老陈。他穿着熨帖的衬衫,手指却无意识地摩挲着咖啡杯边缘。”又拒签了,”他苦笑,”孩子明年就超龄了。”桌面上摊开的不是菜单,而是一叠EB-5区域中心宣传册,烫金字体在加州阳光下刺得人眼疼。

这大概是我第三次听到朋友陷入EB-5的泥潭。不同于官方宣传册上那些笑容灿烂的成功案例,现实中的投资者更像在走钢丝——左手捧着80万美元,右手攥着全家人的未来,脚下是移民局不断变更的政策迷雾。

黄金签证的褪色时刻

说起来讽刺,EB-5本质上是个三方赌局:政府赌你能创造就业,开发商赌你的资金成本低于银行贷款,而你赌的是在I-526审批的漫长等待中,项目不会烂尾、政策不会突变、子女年龄不会超限。我认识的一位餐饮老板更直白:”这就是买期权,只不过标的物是人生。”

eb5投资移民

最新排期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申请人要等将近六年。六年时间足够让酒店项目变成烂尾楼,让区域中心宣告破产,让18岁的子女错过最佳留学窗口。某家中介去年还在吹捧的”拉斯维加斯赌场扩建项目”,今年就被SEC列入了欺诈调查名单——那些印着赌场夜景的精装手册,现在烧起来不知道能不能暖和受骗者的心。

精英阶层的认知陷阱

最让我诧异的是,很多精明一世的企业家会在EB-5决策上显出惊人的天真。他们信任镀金的宣传册胜过合同条款,相信”政府批准”字眼等于本金担保。上海的王总曾得意地向我展示项目方送的瑞士手表:”看,还没投资就先返利!”后来才知道那块表是深圳代工的仿品,而他的资金被挪去填补另一个项目的窟窿。

某种程度上,EB-5暴露了高净值人群的认知裂痕:他们擅长在商场上博弈,却低估了移民法律中的信息不对称。当某位开发商用私人飞机载着客户参观工地时,很少有人意识到,工地上挥舞铲子的临时演员日薪200美元——这费用最终会计入项目的行政开支,也就是从你的投资款里扣除。

绿卡通胀时代的荒诞

随着最低投资额涨到80万(非TEA地区105万),我发现个有趣现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加密货币变现来凑额度。上个月有位矿场主带着2.3个比特币来找我咨询,担心移民局会追踪他的链上交易。”要是他们知道我挖矿时用的电是接的农网…”他欲言又止的样子,像极了担心圣诞老人查税单的孩子。

更荒诞的是某些项目的就业计算方式。某葡萄酒庄项目声称每投资80万就能创造13.2个岗位——他们把酿酒师品酒的工时、游客品酒时的短暂停留都折算成了”就业时长”。按这个算法,我在咖啡馆写这篇稿子时,吧员给我续杯的三秒钟大概创造了0.0001个岗位。

或许某天我们会看见这样的场景:曼哈顿的摩天楼里,每个EB-5投资者拥有虚拟的0.37个工位,这些工位组合起来恰好满足移民局的就业创造公式。而真正的建筑工人可能正在用投资人的钱购买返乡机票——毕竟他们的签证到期了。

(完)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7753/

(0)
闲不住的铁娘子闲不住的铁娘子
上一篇 15小时前
下一篇 15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