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一位做实业的老友喝酒,他红着眼睛跟我说:”现在找银行贷款,比追姑娘还难。人家开口就要抵押物,我厂房设备全押上了,还差三成缺口。”他猛灌一口啤酒,”担保公司倒是主动找上门,开口就要3个点服务费,还要反担保——我这不成了拿自己的绳子勒自己脖子吗?”
这话让我想起三年前采访过的一家担保公司老板老陈。当时他叼着烟跟我说:”我们这行啊,就是在刀尖上舔血。”他办公室挂着”诚信赢天下”的烫金牌匾,茶几上却摆着三台不同银行的POS机——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为了方便客户当场刷保证金。
老陈有句口头禅特别有意思:”银行是晴天送伞雨天收伞,我们是专在暴风雨里卖伞的。”这话乍听挺仗义,细想却发冷。他们的伞可不是白给的,伞骨得用你的房产证铸,伞面得拿你股权证缝,最后收伞时还得撕下层皮。
最讽刺的是,现在很多担保公司自己都活在担保链里。上个月爆雷的那家”鑫诚担保”,表面上给中小企业做担保,暗地里把客户反担保的资产打包成理财产品——这不就是拿客户的骨头熬客户的汤吗?听说老板跑路前还在朋友圈发”坚守实业初心”。

但你说这行全是吸血鬼也不公平。我认识个90后姑娘小陆,在老家县城做农业担保,专门帮养殖户周转饲料款。有次养猪户遇上猪瘟,她顶着总公司的压力给延期了半年。”看见李大叔家新盖的二层小楼,比赚那点担保费痛快多了。”说这话时她眼睛亮得像是自己住了新房。
说到底,担保公司本质上就是个风险掮客。银行把风险打折卖给他们,他们再加价卖给企业——这个加价幅度,就成了人性放大镜。有人加到企业断气,有人加到刚好续命。现在经济下行,这个放大镜的倍数正在疯狂调高。
前两天路过老陈的公司,发现牌匾换了新的:”融通四海”。我站在门口看了好久,突然想起他三年前说的那句话:”这行要么就别干,要干就得做好半夜被债主砸门的准备。”
或许真正的担保艺术,不在于能撬动多少亿资金,而在于知道哪根杠杆会先断裂。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7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