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盯着拓维信息的K线图已经整整三天了。不是因为我持有这支股票——事实上,去年我就清仓了——而是因为它让我想起楼下那家开了十五年的湘菜馆。招牌还是那块招牌,厨子也还是那个厨子,但不知道为什么,老主顾们渐渐不再来了。你说菜难吃了吗?倒也没有,就是觉得少了点惊喜。
拓维信息给我的感觉大抵如此。这家公司就像个勤恳的理工科中年男人,技术底子不差,业务也算稳健,可偏偏活在AI和云计算这群”小鲜肉”横行的年代。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资本市场对这类公司的态度,像极了婚恋市场里看待35+的程序员:条件不错,但缺乏想象力。
去年参加某券商策略会时,我特意溜进拓维的交流环节。董秘在台上侃侃而谈智慧教育、华为昇腾生态,PPT做得比科幻大片还炫酷。但当有人问及AI业务具体贡献多少营收时,会场突然陷入一种微妙的沉默——那种沉默我在相亲场合见过太多次,通常发生在被问及”目前薪资多少”的瞬间。
最让我困惑的是,这家公司似乎永远在”转型进行时”。从软件外包到在线教育,再从云计算到AI大模型,每次转型都踩在风口上,但股价却像被施了咒语般在15-25元之间反复横跳。这让我想起学钢琴的女儿,考级曲目弹得滚瓜烂熟,但即兴演奏时总是缺了点什么。或许资本市场要的不是优等生,而是能带来惊喜的”叛逆者”?

有意思的是,上周和做私募的老王喝酒,他醉醺醺地拍着桌子说:”现在买拓维的,不是傻子就是哲学家!”见我一脸疑惑,他掰着手指头算:看市盈率的觉得太贵,看市销率的觉得便宜,看技术面的觉得突破在即,看基本面的觉得迷雾重重。这种分裂感让我想起当代艺术展——有人看见蒙娜丽莎在微笑,有人看见她在嘲讽。
不过话说回来,最近发生件趣事。我家楼下快递站的老张突然开始炒股,某天神秘兮兮地问我:”听说有个搞人工智能的公司要起飞?”当我发现他说的竟是拓维信息时,突然意识到问题的本质:当科技概念沦为街头巷议的谈资,或许正是需要警惕的时候。就像2021年的元宇宙,连菜场大妈都能聊两句的时候,通常已是盛宴的尾声。
当然,我可能过分悲观了。毕竟拓维手里还攥着华为昇腾这块王牌,在国产算力替代的浪潮里,它至少是艘像样的船。但问题在于,当整片海域都在刮飓风时,船的吨位可能比航速更重要——而这恰恰是中型科技企业最尴尬的地方。
深夜复盘时我常想,或许我们不该用看待互联网公司的眼光审视拓维。它更像数字化时代的”基建工人”,挣的是辛苦钱,玩的是持久战。只是在这个渴望一夜暴富的市场里,踏实反而成了原罪。
(写完这些突然发现,我书架上那本《创新者的窘境》已经落灰了。也许明天该掸掸灰重读一遍,毕竟拓维的股价走势,简直像是教科书里的案例在跳舞。)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