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去年辞掉年薪50万的工作去创业,三个月后,他坐在我家沙发上,抱着一桶冰淇淋说:”我他妈被骗了。”
他指的是那些铺天盖地的”快速创业成功学”——”零成本启动!””三个月变现百万!””复制粘贴就能赚钱!”——全是扯淡。
所以,今天我不打算喂你鸡汤,而是想聊聊创业的真实速度:快不起来,但可以少走弯路。
1. “快速”创业的真相:你只是在加速失败

很多人把”快速创业”理解成”跳过所有坑直接成功”,但现实是——创业的坑,一个都躲不掉。你唯一能选的,是用什么姿势摔进去。
我在早期做咨询时见过两类创业者:
– A类:花半年”准备”,读遍商业书籍,打磨完美BP,然后……永远在”即将启动”状态。
– B类:第二天就注册公司,第三天开始卖货,哪怕卖的是从义乌批发的手机壳。
猜猜谁活下来了?B类。不是因为他们更聪明,而是因为他们用最快的速度把能犯的错全犯了——定价错了?改!客户不买单?换!团队内讧?砍!
真正的”快”,是失败得快,调整得更快。
2. 最危险的创业建议:”先做你喜欢的事”
这话听起来很温暖,但现实是——市场根本不在乎你喜欢什么。
我认识一个程序员,痴迷区块链,抵押房子All in Web3,结果碰上熊市,现在在送外卖。还有个开咖啡馆的文艺青年,坚持”只卖手冲,不搞网红风”,半年后店铺转让,接盘的是个卖螺蛳粉的。
创业的第一原则是:先解决别人的问题,再谈你的理想。
– 别问”我想做什么”,问”谁愿意为这个掏钱?”
– 别纠结”产品不够完美”,先搞个MVP(最小可行产品)丢市场上试试。
– 如果三个月没人买单,赶紧换方向,别自我感动。
3. 资源不够?恭喜,这是你的优势
硅谷那套”融不到资就别创业”的论调害了不少人。现实是——大多数成功公司起步时都穷得叮当响。
– 马云创办阿里巴巴时,团队18个人挤在一间公寓,靠借钱发工资。
– 老干妈陶华碧最初就是街边卖凉粉,因为辣椒酱好吃被顾客追着买,才转型的。
资源少逼你更专注:
– 没钱砸广告?那就地推,一个个客户聊。
– 没技术团队?先用现成工具(比如用Shopify做电商,用Notion管项目)。
– 没行业人脉?去混社群、发内容、主动帮人解决问题——信任是攒出来的。
4. 别学马斯克,学楼下卖煎饼的大爷
创业者最容易犯的错:总想改变世界,却连小区市场都搞不定。
我常去的一家煎饼摊,大爷干了十年,现在月入5万+。他的秘诀?
– 极致简单:只卖煎饼,加料不超过三种。
– 死磕复购:记住熟客口味(”小李不要葱,王姐多加辣”)。
– 成本控制:每天用多少面、多少蛋,算得清清楚楚。
创业的本质是生意,生意的本质是算账。
– 先做到”一个小摊能养活自己”,再想连锁化。
– 先服务好100个铁粉,再琢磨怎么吸引10万人。
5. 最后一条:快慢是相对的
“快速创业”的真正含义,不是”快速成功”,而是:
– 快速验证(你的想法是否有人买单)
– 快速迭代(根据反馈改进产品)
– 快速放弃(错了就认,别硬撑)
如果你现在就想行动,我建议:
1. 今天下午就找个潜在客户聊聊,哪怕只是发条微信问:”如果我做XX,你会用吗?”
2. 本周内搞出个能卖的东西(哪怕是一份PDF手册、一次付费咨询)。
3. 下个月底复盘:赚到钱了吗?如果没有,问题出在哪?
记住,创业像游泳——看再多教程也没用,你得先跳进水里,哪怕姿势难看。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7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