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算法开始颤抖:一个交易员的午夜沉思
凌晨两点十七分,我的咖啡已经凉透了。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像一群失控的萤火虫,而纳斯达克的曲线正在上演一场现代主义悲剧。就在三小时前,美联储那位永远挂着标准微笑的主席又说了些”保持灵活性”的废话——市场像被踩到尾巴的猫一样瞬间炸毛。说真的,我有时候怀疑这些央行行长是不是在玩某种行为艺术,专门测试金融市场的PTSD临界点。
记得去年在东京银座的地下酒吧里,遇到个头发花白的老交易员。他当时用威士忌杯底敲着吧台说:”现在的市场啊,早就不是人在玩了。”他指着手机屏幕上滚动的新闻流,”看见没?这些AI交易系统比你的心跳还敏感,一条推特能让几十亿美金在毫秒间蒸发又重组——我们不过是在给算法当啦啦队长。”当时我觉得这老头喝多了,现在看着道指像过山车一样的走势图,突然觉得他可能是个先知。
最讽刺的是,我们一边喊着”价值投资”,一边却被训练成条件反射的巴甫洛夫之犬。上周特斯拉暴跌时,我的手机每隔五分钟就弹出预警——说真的,这种监控强度连我前女友都自愧不如。而那些号称”智能”的分析报告,翻来覆去不就是把”波动性”、”流动性”这些词像沙拉一样拌来拌去吗?
有个特别反直觉的现象:越是科技发达,市场越像退化成原始丛林。高频交易把时间压缩到微秒级,反而放大了人类最原始的恐惧和贪婪。就像现在,明明知道亚洲市场开盘后会有一波技术性反弹,但看着欧洲银行股那片血海,手指还是不由自主地悬在止损键上方发抖。这种撕裂感让我想起第一次玩蹦极——理性告诉你绳子很结实,但身体每一个细胞都在尖叫着反抗。

或许真正的泡沫从来不在资产负债表上,而在我们被算法驯化的大脑里。当CNBC的主持人用亢奋的语气报道”健康回调”时,我总忍不住想起《皇帝的新衣》里那个小孩——现在谁还敢说破,其实市场上绝大多数交易根本没有任何基本面逻辑,纯粹是算法之间互相猜心思的电子游戏?
(凌晨三点零一分,日经指数果然跳空高开1.8%,我的止损单差点触发在最低点。摸着手腕上还在狂跳的脉搏,突然笑出声来——所以到头来,最精准的指标或许不是那些花哨的K线形态,而是人类生理本能的战栗反应?)
该去续杯咖啡了。毕竟再过四小时,又该轮到华尔街表演他们的日常戏剧。不过说真的,要是哪天我的交易系统能监测肾上腺素水平而不是移动平均线,说不定真能发大财呢。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7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