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有朋友搓着手指问我:“现在投点什么能赚钱?”那眼神热切的,仿佛我兜里揣着阿拉丁神灯。说真的,我要真知道稳赚不赔的路子,早蹲马尔代夫抠脚了,还在这儿熬夜写稿?
去年在县城茶馆碰见个老哥,把一线城市房产抵押了跑回老家搞“元宇宙茶文化体验馆”。结果您猜怎么着?乡亲们更关心八块钱一碗的毛尖能不能续杯,没人愿意花两百块戴VR设备看虚拟茶树生长。最后设备当了废铁卖,老哥现在改行开电动车维修铺,天天乐呵呵地说“这才叫脚踏实地赚钱”。
这事让我琢磨出一个歪理——投资成功的核心根本不是选赛道,而是选自己。风口上的猪能飞,但你要是只鸵鸟,硬往天上蹦跶只能摔断腿。我见过太多人捧着商业计划书谈颠覆行业,结果连自家小区菜鸟驿站的运营逻辑都搞不明白。
现在满大街的网红店开着百分百滤镜,什么日式烧鸟配绍兴黄酒,赛博朋克风剃头铺子。要我说这都是消费主义精心设计的幻觉游戏——创业者烧钱造梦,消费者买单发朋友圈,最后双输唯独装修公司赚得盆满钵满。真正闷声发财的反倒是那些其貌不扬的:社区洗衣店给外卖员改工服收边,菜市场角落代写抖音爆款文案的摊子,甚至还有专帮老年人调试智能手机的“数字护工”。

有个反直觉的观察:越是需要高科技包装的生意,死亡速度越快。去年火过一阵的AI写作课,现在闲鱼上教程打包卖九块九还送网盘会员。而我家楼下修了二十年自行车的王师傅,倒悄摸置办了三套拆迁房。您品,您细品。
不是说科技不好,而是太多人把工具当目的。就像我表弟非要用区块链技术优化废品回收,结果收废品的大爷一句话点醒他:“小伙子,我秤砣底下贴块磁铁都比你这套系统来钱快。”
真要我给建议?不如把商业计划书扔一边,先去城中村租个铺面卖半个月炒粉。什么时候能光凭火候掌控就让食客心甘情愿多掏两块钱加蛋,什么时候才算摸到商业的命门。生意场从来玩的都是对人性的拿捏,哪是几张PPT能说清的。
现在每次有人再问我投资秘籍,我都建议他们凌晨四点去批发市场转转。看看那些打着哈欠讨价还价的摊主,比读十本巴菲特之道都好使。毕竟真实的钱味,永远混着晨露和汗腥气,从来不是咖啡厅里拿铁配MacBook能闻出来的。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