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基建狂魔”开始算账:中国建筑投资的AB面

去年冬天,我陪朋友去某三线城市看房。销售指着沙盘上标注“中建投资”的体育馆项目滔滔不绝:“央企背书,绝对按期交付!”朋友突然问我:“你说这些国企搞建设,到底图什么?真就只为社会责任?”

这个问题在我脑子里转了好几个月。

表面上看,中国建筑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投”)这类企业活得像计划经济时代的遗存——拿着国家授信,承接民生工程,仿佛不需要考虑投资回报率。但你要是真信了这个叙事,就太天真了。

我认识一位在中建投干了十二年的项目经理老陈。有次喝酒,他掰着手指给我算账:“都说我们建体育馆、修高速路是赔本买卖,但你们没算过土地溢价。”他所在的团队在城郊建完文化中心后,周边地价两年涨了百分之两百。“地方政府用土地出让金反哺我们,这账能算亏吗?”

中国建筑投资有限公司

这种“明亏暗赚”的模式,某种程度上重构了我们对基建投资的认知。中建投们早就不满足于当个“高级包工头”,而是成了区域经济升值的操盘手。他们用钢筋水泥做画笔,画出的却是资本增值的宏图。

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当建设目的从“惠民”滑向“炒地皮”,事情就开始变味。我上个月去某新区调研,看到中建投承建的科技园区空置率惊人。当地干部私下吐槽:“上面只要落地投资额的数据漂亮,没人关心三年后这里会不会变鬼城。”

这种矛盾体现在每一个细节里。中建投的技术创新实验室能研发出抗震8级的特种水泥,但工地上还在用二十年前的管理模式。有次我去参观他们的智慧工地展示中心,大屏幕实时显示着所有机械的物联网数据,转身却看见工人们挤在铁皮棚里吃午饭——数字化和人性化,在这里割裂得让人心惊。

更值得玩味的是他们的转型困境。去年中建投成立新能源事业部,号称要投资五百亿做光伏电站。但内部朋友跟我说,团队里全是土木出身的老兵,“让他们算混凝土标号可以,算光伏IRR(内部收益率)简直要命”。传统基建的思维惯性,像水泥一样凝固在组织基因里。

有时候我觉得,中建投像是个被时代绑架的巨人。一方面要完成政治任务——西部扶贫公路不能因为不赚钱就不修;另一方面又要面对市场化考核,国资委的利润指标每年都在涨。这种精神分裂式的定位,让他们的每个决策都充满权衡与妥协。

或许我们该重新理解这类企业的价值。就像我那位项目经理朋友说的:“我们建学校可能不挣钱,但培养出的学生未来能创造GDP;我们修铁路可能亏本,但能让穷山沟的农产品运出来——这种账,不该只用财务报表来算。”

说到底,中国建筑投资这类企业的真正困境,是如何在服务公共利益和维持商业可持续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个课题,比他们建过的任何超级工程都复杂得多。

(后记:写完这篇文章第二天,新闻弹出中建投中标某跨境高铁项目的消息。看着报道里“彰显大国基建实力”的豪言,我忽然想起工地围挡上那句斑驳的标语——“功成不必在我”——或许这才是他们最真实的生存哲学。)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723/

(0)
林凤百科林凤百科
上一篇 8小时前
下一篇 4天前

相关推荐

  • 资本投下的赌局:当数字吞噬了灵魂

    上个月在深圳一家电子厂,我亲眼见到一台崭新的德国注塑机被叉车卸下,闪着金属冷光的机械臂取代了二十个工人的岗位。厂长拍着我的肩膀,脸上洋溢着某种混合了骄傲与不安的神情:“八百万,三年…

    3天前
  • 长期股票投资:一场与自我和解的修行

    去年冬天,我在一个投资人聚会上遇到一位满头银发的先生。他端着威士忌慢悠悠地说:“我持有茅台十八年了,经历过四次腰斩。”周围顿时安静下来。“但你知道吗?最难的从来不是股价波动,而是每…

    5天前
  • 哪种投资收益最高?这个问题本身就问错了

    上周和老王喝酒,他又在抱怨基金亏了二十个点。这位老兄每年都在追逐”收益率最高”的投资标的,从P2P到虚拟货币,从白马股到可转债,哪个热门追哪个,十年下来反而…

    5天前
  • 水上乐园的二十亩赌局:一场关于快乐与破产的豪赌

    去年夏天在郑州郊区,我看到一个荒废的水上乐园。褪色的彩虹滑道像巨型腐尸横在烈日下,售票处玻璃碎了一地——这个投资八千万的项目只运营了11个月。捏着手里那份二十亩水上乐园的可行性报告…

    6天前
  • 一尘网:那些在K线背后喘息的收藏家们

    上周清理书房时,翻出一沓泛黄的邮币卡交易凭证。突然想起2008年那个闷热的下午,我在上海卢工市场亲眼目睹一位老先生用三套”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换了一套虹口…

    4天前
  • 数字的暴政:当投资回报率成为现代巫术

    去年冬天,我在浙江义乌的一家咖啡馆里偶遇一位做饰品批发的老板。他咬着电子烟,手机屏幕上闪烁着密密麻麻的Excel表格。”你看这个季度静态回报率冲到28%了”…

    2天前
  • 投资圈的“慢行者”:上汽投资的另类生存哲学

    去年冬天,我在陆家嘴某栋写字楼的顶层咖啡馆等人。窗外是金融精英们行色匆匆的身影,而我对面坐着一位在上汽投资干了十年的老朋友。他搅动着拿铁,突然冒出一句:“知道吗?我们可能是全上海最…

    3天前
  • 临沂投资公司:当资本遇见沂蒙老区

    去年秋天,我去临沂拜访一位老同学。车子驶过沂河大桥时,我忽然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桥东侧是鳞次栉比的金融大厦,玻璃幕墙在夕阳下闪着金光;而桥西侧的老城区里,还能看见推着独轮车卖煎…

    6天前
  • 腌蛋江湖里的生存法则

    去年秋天,我去苏北一个小镇拜访老同学。他指着镇口一排灰扑扑的厂房说:”瞧见没?三年换了四家咸鸭蛋厂,最短的只撑了八个月。”夕阳把厂房屋顶的铁皮晒得发烫,空气…

    4天前
  • 在钢筋水泥的缝隙里,寻找城市的体温

    上周路过光谷广场,看到武汉地产集团的新项目围挡上写着“打造城市新封面”。我不由得停下脚步,脑海里浮现的却是去年在汉口老里份拆迁现场看到的场景——一位老人蹲在断壁残垣边,小心翼翼地把…

    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