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基江湖里的“东方不败”?我持有东方添益这三年的真实体验
去年在陆家嘴咖啡节遇到位私募老友,他盯着我手机屏幕上东方添益的持仓占比直咂嘴:”现在还敢重仓信用债?你这风险偏好倒是越来越返璞归真了。”当时净值刚经历完债市调整的颠簸,我晃着燕麦拿铁苦笑:”总不能都去追量化指增吧,总得有人当江湖里的定海神针。”
说来有趣,我最初配置东方添益竟是因为装修纠纷。2020年疫情刚缓和时,被装修公司卷款跑路赔掉半年积蓄后,我突然对所谓”高收益资产”产生了生理性厌恶。某个凌晨三点刷天天基金网时,这只连续27季度正收益的债基就像深夜便利店的热饭团,用朴素的温暖击中了我的安全感焦虑。
但真把真金白银投进去才发现,债基投资远比想象中微妙。去年十月债市暴跌时,某天单日回撤0.38%的绿字让我差点触发止损本能——直到翻完三季报才发现基金经理果断砍掉了某地产债头寸。这种壮士断腕的决绝让我想起北海道渔民处理河豚毒腺的刀法:精准切除危险部位后,剩下的才是极致鲜美的部分。
与网红赛道基的跌宕刺激相比,持有债基更像养护盆栽。你不会期待它一夜开花,但每天添土浇水的仪式感里藏着某种禅意。特别当发现基金经理把久期控制在2.5年附近的缜密操作,像极了祖母编织毛衣时对每针松紧的拿捏:看似平淡无奇的重复动作里,藏着抵御寒流的终极智慧。
当然也不是没有隐忧。当前信用利差压缩到历史低位时,我总想起2016年债灾前夜的狂欢。有时看着每日蚊子腿式的净值增长,会怀疑自己是否在用流动性换取虚假安全感。但转念想到那些追高新能源被深套的朋友,又觉得持有债基就像婚姻——没有惊心动魄的浪漫,但深夜回家永远有盏灯为你留着。
最近让我失眠的新变量是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崛起。当万亿级资管巨轮开始复制债基策略,东方添益这类”老手艺人”能否保持超额收益?或许未来债基的真正价值,会从收益率竞赛转向为投资者提供情绪稳定锚——在这个波动成常态的时代,能让持有人睡安稳觉本身就是种稀缺能力。

记得有次和基金经理线上交流时我问过:”你们怎么抵抗规模扩张的魔力?”对方回答:”就像熬广式老火汤,火候比食材更重要。”现在每次看到净值创新高,都会想起这句话。资本市场的满汉全席固然诱人,但或许唯有经历过周期轮回的人才会懂,一碗温补的汤水才是穿越牛熊的终极武器。
(持仓披露:本文作者自2020年8月起持有东方添益债券基金,当前仓位占个人金融资产18.7%,以上体验不构成投资建议)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7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