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清理手机相册,翻到2021年站在陆家嘴天桥拍的那张照片——背景电子屏轮动着年化12%的理财广告,我攥着刚签完的保险合同笑得像个二百五。现在回想起来,那根本不是理财广告,是给我提前拍好的遗照。
很多人把”安全”理解成数学概率,我却觉得更像玄学。去年某信托爆雷时,我认识个退休教授,他坚持认为买国企背景的产品比银行存款更靠谱,”国家总不能骗老百姓吧?”结果现在天天举着降压药在营业部门口静坐。反倒是楼下水果店老板娘,把所有现金塞进五个不同银行的保险柜,她说:”鸡蛋不能放同一个篮子?我连装鸡蛋的卡车都要准备五辆不同的!”
有意思的是,最焦虑的从来不是完全不懂金融的小白,也不是专业投资人,恰恰是我们这些半吊子——能看懂K线图却算不清复利,知道分散风险却总踩中系统性雷区。就像我那个做数据分析师的朋友,去年用Python跑了所有理财平台的数据模型,最后得出”头部平台安全系数超99%”的结论,然后把婚房首付扔进了某爆雷的房地产基金。
现在我倒觉得,理财最大的风险不是赔钱,而是让人产生”可控幻觉”。那些精心设计的APP界面,用渐变金色装饰收益率数字,用丝绸质感背景衬托”稳健”字样,甚至赎回按钮都要比申购按钮小半号——这种数字时代的催眠术,比任何金融衍生品都危险。

最近我把剩余资金分成三份:10%继续在股市当韭菜,30%换成金条塞进微波炉后面(别学我,上次差点被我妈当废铁卖了),剩下的干脆定期给老家乡下盖房子。每次砌墙师傅找我要钱时,虽然肉疼,但至少看得见砖头一块块垒起来的安全感。
所以你说理财安全吗?就像问冲浪安不安全——取决于你是带着冲浪板还是带着救生圈出海,更取决于你记不记得自己根本不会游泳。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