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手机屏幕的光映在我脸上。朋友发来一条消息:“老兄,周日能买点特斯拉吗?我听说有利好。” 我盯着这条信息,突然觉得有点好笑,又有点悲哀。
这已经是我今年第三次被问这个问题了。说实话,每次听到这种问题,我总会想起2018年那个闷热的夏夜。当时我刚入行不久,在陆家嘴一家券商的交易部实习。有个老交易员,我们都叫他老王,在收盘后点了根烟,慢悠悠地说:“你知道吗?最可怕的不是市场休市,而是人心永远在开盘。”
这话当时我没太懂,现在却品出点味道来了。
为什么我们总盼着周日开盘?

表面上看,这是个简单的是非题——全球主要股市周日都不交易,这是常识。但往深了想,这个问题背后藏着现代人某种奇怪的焦虑。我们似乎患上了一种“交易饥渴症”,总觉得只要市场开着,就有机会,就能行动,就能改变些什么。
我认识一个哥们,典型的“FOMO(害怕错过)患者”。每个周日晚上,他都要把全球市场的周报翻个遍,然后焦虑地给我发消息:“你觉得周一高开还是低开?”有次我忍不住问他:“就算知道了又能怎样?你又不能提前交易。”他愣了半天,嘟囔了一句:“至少…心里有点准备。”
多讽刺啊。我们追求确定性,却在一个最不确定的领域寻找安慰。
休市才是市场的智慧所在
说实话,我越来越觉得,休市制度可能是金融史上最被低估的发明之一。它强制给投资者按下暂停键——不管你多么焦虑,多么想操作,对不起,市场关门了。
这让我想起学钢琴时老师说的话:“有时候,不弹比弹更重要。”金融市场何尝不是如此?那些最惨烈的亏损,往往发生在不该操作的时候硬要操作。周日休市,某种意义上是在保护我们免受自身冲动的伤害。
但现在的我们呢?周日不能交易,就去看美股盘前期货;不能买卖A股,就去研究加密货币——7×24小时永不眠的市场,正好迎合了现代人无法停止的焦虑。有时候我甚至怀疑,是不是因为我们太害怕面对自己,才需要不断地用市场行情来填充每一秒空白?
如果周日真的开盘…
假设一下,如果哪天证监会突然宣布周日也交易,会发生什么?我猜最先疯掉的可能是我们这些从业者。交易员也是人,也需要休息,也需要陪家人吃饭、和朋友喝酒、甚至只是发呆。
我记得有个前辈说过:“这行最宝贵的不是抓住多少机会,而是错过多少机会还能睡个好觉。”如果连周日都要盯盘,恐怕最先崩溃的是整个行业的身心健康。
更不用说清算、结算、风控这些后台部门了。现在T+1都经常加班到深夜,要是变成T+0而且一周七天无休…想想就头皮发麻。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
周日股市开门吗?不开。
但更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如此渴望它开门?是不是因为我们把太多希望寄托在市场的波动上,却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情——比如好好吃顿饭,陪孩子玩一会儿,或者单纯地发个呆?
老王当年还有句话我没说完。他吐着烟圈说:“市场开不开门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门能不能关上。”
今晚我准备这么回复我的朋友:“周日不开盘,但请你关上交易软件,出去吃顿好的。周一的事,周一再说。”
毕竟,会休息的人,才会交易。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7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