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江湖里的韭菜与狼
凌晨三点,东京的雨打在霓虹灯牌上,我盯着屏幕上跳动的USD/JPY汇率,突然想起曼谷街头那个卖榴莲的老头——他总在汇率跌破某个数字时多收我20泰铢。这大概是最原始的外汇对冲策略:当本币贬值,就用涨价来保住那点可怜的利润。
一、K线图背后的集体癔症
人们总说外汇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我倒觉得它更像一群失眠症患者的共同梦境。去年瑞士央行突然放弃欧元兑瑞郎汇率下限时,那些号称”稳健”的对冲基金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炸毛。最讽刺的是,真正赚到钱的,反而是某个忘记平仓的菜鸟交易员——他的账户因为网络延迟阴差阳错躲过了爆仓。
技术分析派总爱画那些支撑线阻力线,可你去澳门赌场看看,赌徒们对着轮盘历史记录画趋势线的样子简直如出一辙。我认识个伦敦的老交易员,他办公桌上永远摆着本周易,”当所有指标都失效时,至少爻辞还能给你个心理安慰。”

二、央行的魔术戏法
记得2019年阿根廷比索暴跌那天,我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咖啡馆里,看见服务员偷偷用手机查黑市汇率。政府说通胀率30%,但菜单价格每周都在重印。这时候你就会明白,所谓外汇管制就像用渔网拦洪水——该漏的一点不会少。
最近日本央行玩的那套收益率曲线控制,本质上是在给市场喂安眠药。但你知道吗?最有趣的不是政策本身,而是那些分析师们:昨天还在喊”绝对不可持续”,今天就能写出万字报告论证其合理性。这行当里最保值的技能,大概是快速打自己脸的柔韧性。
三、散户的生存法则
我表弟去年迷上外汇保证金交易,三个月后他总结出两条真理:1)所有喊单群群主最后都会开培训班 2)止盈线永远比止损线更难执行。这让我想起外汇论坛里那个著名签名:”市场会想尽办法让你在最错误的时刻做最正确的决定。”
其实对抗算法有个土办法——去菜市场观察大妈砍价。当大妈们开始用美元报价时(我在越南真见过这场景),什么RSI、MACD都比不上这种最朴素的信号。某种程度上,外汇市场的终极规律就是:当出租车司机都开始谈论某个货币要涨时,该跑的千万别回头。
此刻窗外天快亮了,USD/JPY在145.82的位置颤动。屏幕右下角弹出一条消息:某国央行行长”鹰派言论”引发市场震荡。我喝了口冷掉的咖啡,突然意识到这个行业最魔幻的地方——我们整天分析GDP、非农数据,但真正撬动汇率的,往往是某个老头凌晨三点在厕所里做的决定。
(后记:写完这篇时发现USD/JPY已经跳了50个点,所以以上所有观点都可能因为行情变化而显得愚蠢——这大概就是外汇分析最诚实的样子。)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