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我盯着电脑屏幕右下角的微信群图标——那个名为”XX市创业者联盟总群”的聊天窗口依然在疯狂跳动。群里第47位创业者正在分享他的”颠覆性商业模式”,而我只想砸烂这个价值八千块的MacBook。
三年前,我也是被”创业者联盟”这个光鲜亮丽的名头吸引的菜鸟。记得第一次参加线下活动时,某位穿着定制西装的”连续创业者”在台上激情澎湃:”在这里,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台下掌声雷动,我却注意到他袖口露出的劳力士是淘宝上八百块的高仿货。
创业者联盟本质上是个悖论。真正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创业者根本没时间参加每周二的”资源对接会”,而那些在活动上最活跃的”导师”,往往去年还在卖保险。有个做餐饮的朋友说得精辟:”创业就像蹲坑,再多人陪着也还是得自己使劲。”
最讽刺的是这类联盟的社交规则。名片上的头衔必须包含”创始人”三个字,哪怕公司只有你和楼下打印店老板两个人知道它的存在。分享失败经历时要用”试错”来包装,提到竞争对手必须说”友商”。上周聚会上,一个做区块链的小伙子不小心说出”最近在找融资”,整个包厢突然安静得能听见香槟气泡破裂的声音。

我见过最魔幻的场景是在某次”路演相亲会”上。二十个创业者像超市促销员一样站在自己的易拉宝前,每当有投资人模样的对象经过,就突然提高音量背诵商业计划书的关键数据。角落里,两个做社交APP的CEO正在偷偷互相扫码下载对方的应用——为了完成当日用户增长KPI。
这些联盟最擅长的,是把焦虑包装成机遇。去年参加的一个”私董会”,组织者神秘兮兮地宣布要分享”万亿级蓝海市场”,结果PPT翻到最后一页是卖区块链课程。更荒诞的是,现场真有七个人当场刷了三万八的学费——后来才知道他们彼此都是课程销售。
真正有价值的连接往往发生在官方议程之外。我和现在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在洗手间认识的,当时我们正在隔间里各自骂娘。没有商业互吹,没有PPT,就两个被投资人放鸽子的倒霉蛋蹲在马桶上吐槽这个荒诞的创业江湖。这种真实,比任何联盟的破冰游戏都管用。
创业者需要的是氧气面罩,不是联谊会。当你的公司连续三个月发不出工资时,那些在群里发”坚持就是胜利”鸡汤的人不会给你转账。最近我退出了大部分群聊,只保留了两个:一个是我们三个难兄难弟的吐槽群,另一个是附近24小时营业的粥铺外卖群。
也许某天会出现一个不说谎的创业者联盟。入会资格是必须晒出公司银行账户余额,活动内容是如何体面地倒闭,纪念品是定制的”我曾天真过”T恤。不过按照现在的行情,这种组织大概连场地费都凑不齐。
创业本就是孤独的修行。那些打着”联盟”旗号的狂欢,不过是给孤独者准备的集体幻觉罢了。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6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