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下午三点半,我盯着手机屏幕上那根断头铡刀般的阴线,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国诚投资发来的服务费发票。28800元的铂金会员年费,换来了连续三个月累计37%的亏损。微信群里那个叫”金算子”的投顾还在发”主力洗盘完毕,加仓良机”的消息,而我的证券账户余额已经不够买一手他们上周强烈推荐的”必涨龙头股”。
这让我想起去年在陆家嘴咖啡节遇到的场景。某个券商的展台前,西装革履的分析师正用三块液晶屏演示他们的”阿尔法狗量化选股系统”,围观人群里不时发出惊叹。当时有个穿褪色牛仔裤的中年人突然冷笑:”你们这套东西,连韭菜的生长周期都算不准吧?”现在想来,那位恐怕是个悟道的老韭菜。

服务费背后的商业逻辑远比我们想象的赤裸。某次参加私募交流会时,我亲耳听到某机构总监酒后吐真言:”我们给付费客户推票有三重标准——佣金率、持仓周期、接盘能力。”这话像根鱼刺般卡在我喉咙里。后来发现,国诚投研月报里那些标注”重点推荐”的个股,往往在推荐前半个月就有异常放量,等普通会员收到消息时,股价早已运行到半山腰。
有个细思极恐的细节。去年三季度他们力推的某新能源股,在暴跌40%后的电话会议上,分析师突然改口说”长期配置价值显现”。后来我在某产业资本的朋友透露,那家公司当时正在筹划定增。这种时间点的巧合,让人不禁怀疑服务费到底是买研究,还是买”故事接龙”的参与资格。
但诡异的是,我认识的老张确实通过某投顾服务三年翻了五倍。直到有次去他家才发现玄机——书房墙上贴着二十张交割单,其中十九张是亏损的,唯一赚钱的那张被红笔圈出来挂在显示器上方。”这叫幸存者偏差。”老张叼着烟说,”他们每天推五只票,总有一只能蒙对。”这大概解释了为什么国诚官网上永远只展示”成功案例”。
最近我发明了个”反向操作法”:把投顾早报里的”强烈推荐”股加入自选,等出现第三个涨停板时开始做空。这个野路子策略的胜率居然达到62%,比跟着操作赚钱多了。当然,这纯属被逼出来的黑色幽默。
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去年投资咨询业务投诉量同比激增173%。有意思的是,这些投诉很少涉及具体荐股失误,大多集中在”服务内容与承诺不符”。就像你去米其林餐厅点了法式鹅肝,结果端上来的是预制菜,还不能说难吃——毕竟人家免责声明里写了”仅供参考”。
现在每次收到国诚的《黄金买点提示》短信,我都会想起《华尔街之狼》里那个著名的销售话术:”要么吃狗粮活着,要么跟我买股票当皇帝。”区别在于,小李子至少会给客户画张香艳的大饼,而我们的投顾连这份激情都懒得伪装,直接把K线图截图发群里就算完成服务。
或许我们都搞错了重点。问题不在于服务费换来的股票好不好,而是这个游戏规则本身——当”投教”变成”投缴”,当”研究”沦为”烟酒”,我们支付的其实不是咨询服务费,而是参与这场金融幻梦的门票钱。就像澳门赌场里最赚钱的从来不是赌桌,而是门口那家当铺。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6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