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洪流中寻找坐标:我与鼎展投资的短暂邂逅
去年深秋的一个下午,我坐在陆家嘴某栋写字楼底层的咖啡厅,望着窗外行色匆匆的金融精英们。手机震动,一条微信消息跳出来:”听说鼎展那边有个新项目,要不要聊聊?”
说实话,在此之前,我对这家公司的了解仅限于行业内的只言片语。但有意思的是,就在那个星期,我已经第三次听到有人提起”鼎展”这个名字——这种巧合让我不得不相信,某些相遇确实是命运的安排。
与鼎展投资的一位项目经理见面时,我特意提前了十五分钟到场。他们的办公室不像某些暴发户式的金融机构那样金碧辉煌,反而带着某种克制的精致感。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前台摆放的不是招财猫或水晶摆件,而是一座青铜材质的航海罗盘——后来才知道这是公司创始人的收藏爱好。
“投资这个行当,说到底是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那位穿着深蓝色西装的项目经理对我说这话时,手指无意识地转动着咖啡杯,”但我们更愿意把自己比作’农耕者’而不是’猎人’。”

这个比喻让我怔了一下。在追求快进快出的资本市场上,愿意用”春种秋收”的逻辑来做投资的公司确实不多见。他们最近主导的一个新能源项目,从尽调到退出整整花了五年时间,期间经历了三次技术路线调整和两次政策变动,但最终的年化回报让所有早期质疑者都闭上了嘴。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长期主义的投资哲学在当下这个浮躁的环境里,某种程度上像是一场豪赌。我认识的一个私募朋友就直言不讳地说:”五年?够我完成三个周期的募投管退了。时间成本太高了。”这话不无道理,但当我翻看鼎展的投资组合时,发现他们避开了最近爆雷的几个热门赛道,这种审慎反而在行业寒冬中显出了价值。
有趣的是,他们的团队构成也很有特色。不像某些机构清一色的投行背景,这里既有前航天工程师,也有做过实体企业的创业者。上次和他们一位总监聊天时,对方居然能用通俗易懂的比喻解释清楚钙钛矿电池的技术原理,这在我接触过的投资机构里实属罕见。
当然,这家公司绝非完美。有同行抱怨他们的决策流程过于谨慎,错过了一些转瞬即逝的机会;也有项目方吐槽他们的尽调清单长得令人发指。但或许正是这种”不讨喜”的较真,让他们在雷区遍地的投资领域保持了令人羡慕的安全记录。
最近听说他们开始布局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投资,这让我想起上次见面时,那位项目经理说过的一句话:”技术会迭代,风口会转向,但商业的本质始终是解决真实世界的需求。”在这个充斥着新名词和造神运动的时代,能保持这样的认知清醒,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竞争力。
离开鼎展办公室时,我又看了一眼那个青铜罗盘。在这个GPS导航的时代,古老的导向仪器似乎早已过时,但当你迷失在茫茫大海时,或许最原始的指针反而能带你找到归途。投资如是,企业成长亦如是。
(后记:写完这篇稿子时,窗外正飘着上海的细雨。突然想起那天在鼎展会议室,看到墙上挂着的一句手书:”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能践行这样理念的机构,值得多看一眼。)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6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