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老王喝酒,他神秘兮兮地掏出手机给我看相册——某新开盘loft的样板间,工业风吊灯下摆着杯没喝完的威士忌。”首付只要38万,月供和租金基本打平,十年后白赚套房子!”他眼睛里闪着那种我特别熟悉的光,五年前我第一次看房时,售楼处镜面墙上映出的也是这样的眼神。
但真正让我后背发凉的是他接下来的话:”反正钱放银行也是贬值,不如…”
这个”不如”真是当代中产的时代咒语。不如理财,不如炒股,不如买公寓——我们像一群在洪流里拼命抓稻草的溺水者,却忘了问自己究竟会不会游泳。
我当年买的那套40平小公寓,交房时精致得像ins网红照片。但第三年楼里开民宿的超过十家,深夜总能听见行李箱轮子碾过地砖的咕噜声。最戏剧性的是302住户在业主群咆哮,说自家天花板渗水发现是楼上民宿的按摩浴缸漏了,而房东电话永远转接海外。你看,当资产流动性遇上生活流动性,最后流淌的可能是邻居家的洗澡水。
某种程度上公寓投资像极了谈恋爱。光鲜的样板间是第一次约会时精心打扮的妆容,高回报率的测算表是热恋期的山盟海誓,而真正的婚姻要从第37个租客要求换马桶圈开始算起。我见过最精明的投资客老陈,他选公寓的标准既不是地段也不是品牌,而是掀开水箱盖看内部管道材质——”会为隐蔽工程用铜管的开发商,至少不打算三年就跑路”。
现在短视频里充斥着”双钥匙户型躺赚秘籍”,却没人告诉你消防新规让多少隔断房一夜回到解放前。去年帮我装修的老师傅突然说接不了公寓单子了,问半天才嘟囔:”你们这些业主总想用石膏板变出两套房,但承重墙又不是橡皮泥…”
或许我们该坦诚面对投资公寓最隐秘的动机:那不是理性的资产配置,而是对”拥有”本身的痴迷。在不确定的时代里,红本房产证是能攥在手里的确定性,哪怕它意味着要应付漏水、投诉、空置期和永远在抱怨租金太高的95后租客。
所以下次再有人用激光笔在区位图上画圈时,不妨问问自己:你想要的究竟是资本增值,还是深夜能摸着钥匙串确认”我在这个城市有块砖”的幻觉?答案没有对错,但区别大到足以让某个未来的夜晚,你站在漏水的天花板下时,是笑着数现金流还是哭着骂中介。
老王最后还是签了认购书。喝酒时他手机不断弹出装修团购群消息,屏幕上倒映着的吊灯光影,和样板间那张照片一模一样。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