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那个让我失眠的涨停板
上周三凌晨3点,我盯着第一创业的分时图,突然想起小区门口算命先生的话:”紫微星动,东北方有利”。你看,连K线都在嘲笑我的魔怔——那根突兀的阳线像极了风水罗盘的指针。这大概就是当代股民的荒诞:我们左手握着Python量化模型,右手悄悄打开了黄历APP。
(二)证券营业部的香火经济学
华强北那家营业部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分析师晨会前要先给关二爷上香。我有次忍不住问客户经理老张,他吐着烟圈说:”你知道为什么技术派祖师爷是查尔斯·道,不是牛顿吗?因为连牛顿都说——我能算天体运行,算不准人性疯狂。”
这话让我琢磨了很久。那些号称能精准诊股的”牛叉系统”,本质上和庙里求签有什么区别?MACD金叉和星座运势的”水逆结束”,不过是不同语境的概率游戏。最讽刺的是,当第一创业的股东人数突破20万那天,公司楼下真有人摆起了周易摊。

(三)韭菜的自我修养悖论
我认识个私募朋友,办公室挂着”别人恐惧我贪婪”的书法,电脑里却装着五套诊股软件。有次他酒后吐真言:”你以为我们在做价值投资?其实都在玩击鼓传花的心理战。”
这行当最吊诡的逻辑在于:当某个诊股信号被大多数人相信时,它就真的会生效。就像2020年那波券商行情,根本不是什么基本面突变,而是所有技术派突然集体发现了”周线级别头肩底”。现在第一创业的研报里,分析师们又开始默契地使用”左侧布局”这个词——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意思是”现在买肯定会套,但套久了总能解套”。
(四)数字时代的占卜仪式
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抖音上教人看财报的博主,还没讲完PE就被举报下架;而那个每天用易经解盘的老头,直播间嘉年华刷得飞起。某证券APP甚至搞起了”AI相面诊股”,上传自拍照就能测出”财运面相分”。
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牛叉诊股”永远有市场。在随机性统治的资本市场,我们需要的可能不是真相,而是一个能让自己安心持有的理由——无论是均线系统还是星座运势。就像我认识的那个满仓第一创业的大妈,她手机里存着三份不同门派的诊股报告,但真正让她扛住30%跌幅的,是算命先生说”属马的人今年有横财”。
(尾章)
下次当你看到”第一创业目标价38.8元”的研报时,不妨翻到最后一页看小字——”风险提示”那栏永远比正文更接近真相。在这个量子纠缠的市场里,或许真正的”牛叉诊股”就该像老股民说的那样:”看什么指标?食堂阿姨开始问股票代码时就该跑了。”
(后记:写完这篇文章,我的第一创业持仓又跌了5%。不过没关系,我家楼下新开了家占卜咖啡馆,据说用拿铁拉花能预测明日涨跌。)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6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