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新物种:那些让你又爱又恨的”反常识”生意
上周在798艺术区的一家咖啡馆里,我遇到了一个有趣的年轻人。他正在用手机直播”帮人整理衣柜”,每小时收费500元。更荒谬的是,他的预约已经排到了下个月。这让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可能正在经历一场创业逻辑的范式转移。
1. “无用之用”的崛起
传统商业教育告诉我们,创业要解决”痛点”。但今天最火爆的项目,往往解决的是”痒点”——那些你不解决也能活,但解决了会很爽的需求。
比如最近在硅谷火起来的”数字排毒营”,收费高达每天1000美元,服务内容却是没收你的电子设备,让你在森林里发呆。更讽刺的是,参与者们会不约而同地在结束服务后的第一时间发Instagram炫耀这段”远离社交媒体的美好时光”。

我认识的一位连续创业者最近转型做”职场哭吧”——专门为都市白领提供隔音哭诉空间。按他的话说:”现代人最缺的不是心理咨询,而是一个能放心崩溃的物理空间。”这个看似荒诞的项目,三个月内已经在北京上海开了五家分店。
2. 逆向套利的艺术
当所有人都在追风口时,真正的机会可能在逆流而上的地方。有个95后团队专门帮二三线城市的小店做”降级装修”——把过度精致的网红风店铺,重新改造得”土得恰到好处”。他们的秘诀是:”在过度包装的时代,粗糙感反而成了稀缺品。”
更耐人寻味的是”慢快递”服务。在这个追求即时送达的时代,有人反其道而行,帮你把快递故意延迟配送,只为让收件人重新体验”等待的浪漫”。创始人告诉我,他们最受欢迎的套餐是”随机延迟3-7天”,因为”确定性才是这个时代最昂贵的奢侈品”。
3. 情绪炼金术
现代创业正在从功能满足转向情绪制造。上海有个团队开发了”陌生人夸夸群”小程序,算法会根据你的自拍生成50条不重样的彩虹屁。数据显示,工作日晚8点到10点是使用高峰——正好是都市年轻人下班后emo的时间段。
更极致的案例是”AI前任”服务。通过分析聊天记录,用AI模拟已经分手的情侣继续对话。虽然争议很大,但创始人坚持认为这是在提供”情感软着陆”服务。不得不承认,在这个连悲伤都要追求效率的时代,这种服务确实抓住了某种微妙的需求。
4. 正在发生的未来
这些项目看似荒诞,却揭示了一个真相:当基础需求被充分满足后,商业正在向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上层迁移。在这个过程中,最值钱的不是技术突破,而是对人性的洞察。
我越来越觉得,未来的创业神话可能不会出现在商业计划书里,而是藏在某个凌晨三点的朋友圈牢骚中,或是咖啡厅里某句不经意的抱怨里。毕竟,这个时代最奢侈的,是那些被我们忽视的”不实用”的情感需求。
下次当你听到某个创业idea第一反应是”这太荒谬了”的时候,也许该多问一句:这种荒谬背后,是否藏着我们尚未正视的集体渴望?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6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