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点,我被手机震醒。悉尼的朋友Mark发来消息:”NZD/USD跳空了,你仓位还在吗?”我眯着眼瞥向屏幕——果然,新西兰元对美元在悉尼开盘瞬间波动了30点。这已经是今年第三次因为忘记时差而错过周一开盘行情。
1. 我们真的在乎”几点”吗?
表面看,外汇市场周一开盘时间是个技术问题:悉尼4:30、东京7:00、伦敦8:00、纽约20:00(均为北京时间)。但每个盯着开盘时间的交易者,本质上都在对抗两种恐惧:
– 错失恐惧(FOMO):去年欧元在法兰克福开盘3分钟内暴涨1.2%,事后发现是德国工厂订单数据泄露。那些提前挂单的交易员,多半在监管机构上班前就平仓走人了。
– 流动性陷阱:记得2019年圣诞周吗?伦敦休市期间,某个俄罗斯油企在东京市场抛售5亿美元USD/RUB,直接把利差扩大到平常的三倍。那些按”常规时间表”操作的算法交易,当天集体宕机。

2. 时区政治学的黑色幽默
我总怀疑,外汇市场的开盘时间本质是场殖民时代的遗产。为什么伦敦依然占据全球43%的交易量?因为当年电报电缆先铺到了英国。现在悉尼拼命把开盘时间提前到4:30,不过是想从亚洲时段多分一杯羹。
有个华尔街老交易员曾对我说:”真正懂行的人,都盯着迪拜黄金市场的阿联酋酋长什么时候起床祷告。”这当然是玩笑,但你不觉得吗?当新西兰联储突然在惠灵顿时间上午8点(北京时间凌晨3点)紧急加息时,那些坚持”纽约时间才是王道”的基金经理,脸都被打肿了。
3. 我的反常识操作手册
经过多次惨痛教训,我逐渐形成几个反主流习惯:
– 提前24小时布局:现在每周日晚上就开始监测新西兰-悉尼的利差变化,这比周一东京开盘更有预示性。
– 故意迟到策略:去年实验性地放过前15分钟行情,结果发现跳空回补的概率高达68%(样本量较小,仅供参考)。
– 时区套利:在苏黎世和芝加哥的银行间市场存在45秒数据延迟时(感谢某次光纤断裂),我靠这个漏洞吃过三次快餐。当然现在早被高频交易商堵死了。
尾声:交易者的时间幻觉
上周在新加坡金沙酒店,遇到个穿着睡袍交易加密货币的澳洲人。他醉醺醺地说:”Mate, in forex market, Monday never really closes.”(老兄,在外汇市场,周一从未真正结束)。
或许我们该问的不是”几点开盘”,而是”你的生物钟还属于哪个时区?”毕竟在这个24小时轮动的市场,连纽约联储的紧急会议都可能选在北京时间凌晨两点——而那时,早起的东京主妇们已经用她们的利差交易,悄悄改写了当日行情。
(后记:写完这篇文章时,发现基督城发生了4.8级地震。看来明天NZD又要波动了——这才是外汇市场的真正开盘铃。)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