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开户50万门槛:一场中产焦虑的精准收割
上周三在陆家嘴某券商营业部,我目睹了一场荒诞剧。一位穿着优衣库西装的中年男子拍着柜台质问:”我炒股二十年,现在连创业板的门都摸不着?”柜员机械地重复着”资产证明不足50万”的说辞,玻璃幕墙外东方明珠的倒影在两人之间扭曲变形。
这场景让我想起2015年股灾时,某个私募大佬在酒桌上醉醺醺的预言:”以后股市会变成私人会所,穷人连围观资格都没有。”当时只当是醉话,没想到监管层用看似保护投资者的名义,正在将这句话变成现实。
50万门槛的本质,是金融系统在完成阶级分层。数据显示,A股85%的散户账户资产不足10万,这意味着创业板直接屏蔽了九成以上普通投资者。有趣的是,这个数字与各大城市中产标准惊人吻合——仿佛有双无形的手在说:年薪没到50万?您不配玩这场游戏。
我认识的老股民张叔,从豫园柜台时代就开始炒股。现在他的账户被锁在创业板门外,却能在直播间给”财经大V”刷2888元的火箭。这种黑色幽默折射出当代金融的诡异逻辑:你可以为知识付费一掷千金,但想直接投资创新企业?请先证明你的中产身份。

更吊诡的是风险控制逻辑。监管层说这是保护散户,但主板每天照样上演天地板惨剧。科创板50万门槛尚可理解,创业板这些”成熟创新企业”的准入标准,更像是在给机构投资者扫清竞争对手。某私募朋友私下透露:”现在打新就像在幼儿园抢糖果,散户都挤不进来当然更轻松。”
最近深圳某券商搞了个”创业板开户拼单”服务,五个人凑够50万就能共享一个机构账户。这让我想起小时候供销社里散装酱油的场面——当规则变成枷锁,民间智慧总能找到裂缝。只是这种金融创新,不知该夸还是该罚。
有个细思极恐的对比:买私募要100万验资是防风险,买创业板股票要50万是防什么?或许防的不是风险,而是防止普通人分享科技红利的通道太过畅通。就像学区房用价格筛选家长,股市正在用门槛筛选股东。
站在证券营业部门口抽烟时,我常想这个数字的魔法——50万就像道金线,线这边是”需要保护的韭菜”,线那边突然就成了”合格投资者”。这让我想起哈利波特里的分院帽,只不过A股的分院标准简单粗暴得多:穷鬼去格兰芬多(主板),土豪来斯莱特林(创业板)。
(注:文中人物和机构均为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虽然你可能连入市资格都没有。)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6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