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创业: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的游戏
去年冬天,我在一家24小时营业的咖啡店里遇到一个大学生,他面前摊开三台电脑,屏幕上同时运行着TikTok数据分析、Shopify后台和一个尚未成型的AI工具。他告诉我,他正在“测试”五个不同的创业想法,看哪个能先跑通。
“反正成本不高,试错呗。”他耸耸肩,语气轻松得像在讨论今晚吃什么。
这一幕让我想起十年前自己第一次创业时的样子——那时候,我们还在讨论“要不要租个办公室”,而今天的年轻人,连办公室都懒得租了。
1. 年轻创业的核心优势:不是钱,而是“低成本试错权”

很多人会说,年轻人创业的优势在于“敢拼”“有创意”“不怕失败”——这些都对,但都没说到点子上。
真正的优势是:年轻时的失败成本极低。
你25岁创业失败,大不了回去打工;35岁创业失败,可能面临房贷断供、家庭压力、职场竞争力下降。所以,年轻创业的本质不是“赌一把大的”,而是用最低成本买一张“可能性彩票”。
基于这一点,我认为适合年轻人的创业项目必须符合:
– 启动成本低(不需要大量资金或固定资产)
– 迭代速度快(能快速验证、快速调整)
– 边际成本递减(规模扩大后,成本不线性增长)
2. 三个被高估的“热门方向”(以及为什么它们可能不适合你)
(1)自媒体/网红经济:红利还在,但入场方式变了
很多人一提到创业就想到“做博主”“拍短视频”,但现实是:内容行业的马太效应已经强到离谱。
头部玩家吃掉90%的流量,新人除非有极强的差异化(比如极其垂直的领域,或者极其独特的个人风格),否则很难突围。
更现实的玩法是:不做IP,做服务。
– 帮企业运营短视频账号(代运营)
– 做小众领域的付费社群(比如“AI绘画交流群”)
– 开发内容工具(比如自动生成字幕的插件)
(2)跨境电商:赚钱,但门槛比你想象的高
Shopify+Dropshipping(无货源电商)的模式已经被讲烂了,但真正赚到钱的,往往是那些有供应链资源或擅长流量玩法的人。
如果你只是跟着教程“一键导入Aliexpress产品”,大概率会卡在广告投放这一关——因为现在的流量成本已经高到离谱。
更聪明的做法:
– 做细分市场的定制化产品(比如宠物用品的小众设计)
– 利用TikTok做内容引流(而非直接投广告)
– 从本地化服务切入(比如帮海外小B端客户采购中国商品)
(3)AI创业:别做“又一个ChatGPT套壳”
自从ChatGPT爆火后,市面上出现了无数“AI写作助手”“AI绘画工具”,但大多数只是API套壳,没有真正的技术壁垒。
如果你真的想用AI创业,可以考虑:
– 垂直领域的AI解决方案(比如法律、医疗、教育行业的定制化AI)
– AI+自动化流程(比如用AI自动处理客服邮件)
– 数据标注/清洗服务(大模型需要高质量数据,这是很多人忽略的苦活)
3. 一个反直觉的建议:与其“找风口”,不如“找抱怨”
最好的创业机会,往往藏在人们的抱怨里。
– 你朋友是不是总说“找不到靠谱的家教”?——也许可以做个小众家教匹配平台。
– 你爸妈是不是抱怨“买菜App的菜不新鲜”?——也许可以试试社区团购+本地农场直供。
– 你自己是不是觉得“某个软件用起来特别反人类”?——也许可以做个更简单的替代品。
需求不是调研出来的,而是“听”出来的。
4. 最后:年轻创业的真正目的,不是“成功”,而是“快速失败”
大多数第一次创业都会失败——这很正常,甚至是有益的。
关键在于:你能从这次失败里学到什么?
– 是发现自己不适合做管理?
– 是验证了某个市场需求不存在?
– 还是找到了更合适的合作伙伴?
年轻时的创业,本质上是一场“低成本的社会实验”。实验的目的不是一定要成功,而是尽快排除错误选项,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路。
所以,别怕试错,但要有策略地试错。
(完)
—
P.S. 如果你现在正好在纠结某个创业想法,不妨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这件事注定失败,我还愿意做吗?” 如果答案是“Yes”,那就值得一试。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6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