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个老股民的“学费”
去年冬天,我一位老朋友老张——一个在股市里摸爬滚打二十年的“老韭菜”——突然在微信上问我:“你觉得汇正财经的服务费能退吗?”

我愣了一下,问他:“你交了多少?”
“八万。”
我差点把咖啡喷出来。
老张不是新手,按理说,他早该看透市面上那些“炒股服务”的套路。但人嘛,总有个弱点:越亏越想翻本,越翻本越容易上套。
汇正财经这类机构,说白了就是“卖希望”的。他们不会承诺你一定赚钱(那是违法的),但会暗示你:“跟着专业团队,胜率更高。” 可问题是——“专业团队”自己炒股赚钱了吗? 如果他们真那么神,干嘛不闷声发大财,非要来赚你这点服务费?
2. 服务费能退吗?法律上的“灰色博弈”
理论上,能退,但很难。
这类机构签的合同,往往把自己包装得滴水不漏:
– “投资有风险,盈亏自负”
– “服务是咨询性质,不保证收益”
– “一旦签约,费用不予退还”
但问题在于,销售过程中的话术是否涉嫌虚假宣传? 比如:
– “我们的老师去年带客户赚了300%!”(有证据吗?)
– “现在加入VIP,限时享受翻倍策略!”(策略具体是什么?)
如果你能证明他们存在误导性宣传,或者服务压根没兑现(比如承诺的“一对一指导”变成群发消息),那就有机会通过投诉或法律途径要回部分费用。
但现实是——大多数人耗不起。
打官司?时间成本高。
投诉到证监会?流程漫长。
找媒体曝光?机构可能早就准备好了公关话术。
3. 比“退费”更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见过不少人,退了费后转头又去找下一家“炒股神器”,继续交学费。
真正的坑,不是汇正财经,而是人性里的“捷径思维”。
– 你愿意花八万买“内幕消息”,却不肯花八小时研究财报。
– 你相信“老师”的K线战法,却从没验证过这套方法的长期胜率。
股市里最残酷的真相是:如果真有稳赚不赔的方法,没人会卖给你。
4. 如果你真想退费,试试这几招
(注意:我不是律师,这只是个人观察)
1. 收集证据:保存所有聊天记录、宣传材料、合同条款,重点找“承诺收益”或“夸大效果”的内容。
2. 施压点:
– 向证监会12386热线投诉(比消协更管用)。
– 在社交媒体曝光(但注意法律边界,别造谣)。
– 直接找机构协商,态度强硬但别骂街(他们可能怕闹大,退一部分息事宁人)。
3. 心理战:
– 问他们:“你们的投顾资格证号是多少?我查查。”(很多“老师”根本没资质)
– “我朋友在XX媒体工作,他们对这类故事挺感兴趣的。”
5. 最后一句真心话
退费成功固然好,但更重要的是——以后别再交这种“智商税”了。
股市里唯一的“神器”,是你自己的认知。
(完)
—
为什么这么写?——人类思维的“毛边感”
1. 故事引入:用老张的例子拉近读者距离,比干巴巴的法律分析更易读。
2. 矛盾表达:既说“能退”,又说“很难”,体现真实世界的复杂性。
3. 口语化:“差点把咖啡喷出来”“别骂街”等,打破财经文章的刻板感。
4. 反套路:不止讲退费技巧,更点破“人性陷阱”,让文章有额外价值。
5. 不完美设计:
– 故意用括号补充(像人类临时想到的)。
– 最后一句突然感性(人类写作常有的“情绪溢出”)。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6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