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海浮沉录:一个韭菜的自我修养
记得去年春天某个深夜,我盯着屏幕上那条蜿蜒的k线,突然想起外婆在菜市场讨价还价时说的那句话:”三块五?隔壁摊子才卖三块二!”——原来股市和菜市场本质上没什么不同,都是人性博弈的修罗场。
新手总爱问该买什么,却从不问该戒掉什么。我见过太多人把交易软件当成老虎机,每天不按几下买卖键就浑身难受。有个朋友曾信誓旦旦说要价值投资,结果茅台跌了三天就慌得连夜清仓,后来看着股价翻倍只能捶胸顿足。这种故事比技术指标更能说明问题——股市最锋利的镰刀,往往长在自己心里。
技术分析有时像极了玄学。去年某券商首席在朋友圈发”金叉已现,牛市启航”,配图是精心修饰的MACD指标图。结果第二天大盘暴跌5%,那位仁兄悄悄删了动态,改发养生鸡汤。不是说技术分析没用,但你要真信那些画线的能把市场脉象摸得门清,还不如去庙里求签——至少解签的和尚不会收你8888的VIP会员费。
最讽刺的是,那些教人炒股的大V往往自己不炒股。某位粉丝百万的财经博主有次说漏嘴,他主要收入来源是知识付费和券商佣金,操盘账户里常年就放二十万做做样子。这行当里,卖铲子的永远比挖金的赚得稳妥,难怪现在炒股教程比股票还多。

我渐渐悟出个道理:在股市里活得久比赚得快重要得多。就像打麻将,新手总想着胡清一色,老手却知道先守住门清别点炮。有个做私募的师兄说得更绝:”别总想着擒龙头,先学会怎么在熊市里装死。”他公司去年收益才8%,但连续十二年正收益,客户排队送钱。
最近AI炒股概念火得发烫,但我总怀疑这又是割韭菜的新镰刀。某家宣称用AI选股的平台,实际算法可能就是”哪个涨得多就推荐哪个”。真要这么厉害,他们早该闷声发大财,何必辛苦搞推广?金融圈最古老的骗局,就是给旧把戏穿件新衣裳。
说到底,股市就是个专门放大人类弱点的场所。贪婪和恐惧在这里具象成红绿数字,每分每秒都在抽打投资者的神经。或许真正的入门不是学会看财报或技术图形,而是先对着镜子认清自己——到底是来投资的,还是来寻求刺激的赌徒。
现在要是有人问我该不该入市,我通常会建议他先去菜市场待半个月。能在那地方把砍价功夫练到炉火纯青,或许比读十本《股票大作手回忆录》更管用。毕竟k线会骗人,但大妈们为五毛钱较真的劲头,才是市场最真实的脉搏。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6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