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的机会:藏在失败者裤兜里的碎金子
凌晨三点的便利店总藏着最真实的中国创业图景。上周我在全家遇到个满脸油光的程序员,他正用马克笔在玻璃上写满我看不懂的算法公式。”共享雨伞3.0版本,”他眼睛里的血丝都在发光,”这次绝对能成。”这让我想起五年前在深圳华强北,那个非要给我演示”智能筷子”的东北老哥——后来我在闲鱼上看到那批筷子以三毛钱一根的价格清仓。
一、风口上的猪都摔死了以后
投资人总爱说”站在风口猪都能飞”,但没人告诉你2019年之后的风口都装着隐形绞肉机。我统计过朋友圈里47个O2O创业项目,活到现在的只有那个开兰州拉面馆的——因为他真的会拉面。去年参加某创投大会,听到个精妙比喻:现在的创业机会就像台风过后的海鲜市场,满地狼藉里偶尔能捡到半只龙虾,但更多人在捡食已经发臭的贝类。
有个反常识的发现:真正赚钱的往往是那些”土得掉渣”的项目。我表弟在县城做二手农机中介,去年净利润比我认识的任何一个区块链创业者都高。这行当甚至催生出专业掮客,他们管约翰迪尔收割机叫”美国大牛排”,说起久保田插秧机比数码博主评测手机还带劲。

二、毛细血管里的金矿
有次在义乌小商品城迷路,误入卖魔术贴的摊位集群。有个戴老花镜的大姐,二十年专做3厘米宽度的魔术贴,给全世界芭比娃娃的鞋子提供搭扣。她儿子现在用TikTok直播卖货,老外们为”能固定瑜伽垫的神奇带子”疯狂下单。这种藏在产业毛细血管里的机会,比那些动不动要”颠覆行业”的PPT实在得多。
我越来越觉得,创业正在从”改变世界”的宏大叙事,退化成”发现某个群体未被满足的古怪需求”的侦探游戏。认识个90后专门帮老年人调试智能手机,后来发展成”代吵架”服务——那些被保健品推销电话骚扰的大爷大妈,特别愿意花50块雇个专业选手和骗子对骂。
三、失败者联盟的暗网智慧
深圳龙华有家叫”创业阵亡者”的烧烤摊,老板们交换失败经验比交换烤腰子还积极。那里流传着最珍贵的商业机密:那个做智能存钱罐的,发现家长更愿意为”防孩子偷拿钱”功能买单;搞无人售货机的,最后靠给机器贴广告位续命。这些用真金白银砸出来的认知,你在任何商学院案例库都找不到。
最近观察到有趣现象:真正的机会往往诞生在监管空白地带。就像2000年初没人管淘宝卖什么,现在那些在微信生态里长出来的”私域流量操盘手”,本质上都是制度套利者。但这也引发出道德困境——我认识个姑娘专帮微商P对话截图,她说最忙的时候月入十万,但永远不敢告诉父母具体做什么。
四、尾声:在碎玻璃里找糖吃
有天深夜打车,司机师傅说他倒闭的服装厂里还剩两吨纽扣。”你说我该不该开个纽扣博物馆?”他问得很认真。这个荒诞的问题突然让我意识到,中国创业者的可爱之处就在于,他们能在任何废墟里想象出迪士尼乐园。
现在要是有人问我创业机会在哪,我会建议他去三个地方:法院拍卖网看看哪些资产在折价处理,城中村观察大爷大妈们的投诉内容,再翻翻自己微信里最常使用的三个小程序——答案通常就藏在这三个场景的交叉地带。毕竟在这个时代,发现机会的能力,就是把别人裤兜里漏出来的碎金子,重新熔铸成王冠的手艺。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6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