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多星智投荐股:当AI炒股遇上人性贪婪》
(开篇用场景代入)
上周三凌晨两点,我的手机突然震动——是炒股群里的老王。他连发了三条60秒语音,声音里混杂着兴奋和焦虑:”兄弟!利多星智投刚推的半导体股,要不要跟?系统显示胜率78%!”我盯着那个闪烁的K线图,突然想起去年在陆家嘴咖啡厅偷听到的对话:”现在最赚钱的不是荐股,是卖铲子给掘金的人…”
(抛出争议观点)

所有智能投顾平台都在强调”算法优势”,但恕我直言,这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心理游戏。当某家券商研究所的朋友告诉我,他们给利多星的数据接口其实和同行没什么不同时,我突然意识到:所谓AI荐股,80%的功夫可能都下在了如何让你”感觉”很智能这件事上。
(个人经历增强可信度)
去年我做过一个极端测试:同时用三家智能投顾的荐股服务,包括利多星。结果很有趣——当某只股票三家同时推荐时,往往已经处在阶段性高点。这让我想起小区门口总排队的奶茶店,当扫地阿姨都开始讨论”技术面突破”时,或许就该警惕了。
(专业分析带人性化表达)
仔细拆解利多星的策略会发现两个”聪明之处”:
1. 它特别擅长捕捉市场情绪拐点(虽然总晚半拍),比如春节前后必推消费股
2. 止盈提示比止损积极得多(人性啊!我们都更愿意听好消息)
但最吊诡的是,它的”模拟组合收益”永远比实盘高出20%-30%,就像健身房的对比照,总给你看最理想的那个版本。
(行业黑话+情感投射)
在量化圈混过的都懂,所谓的”因子分析”和”机器学习选股”,本质上还是在玩概率游戏。我有次在券商年会上遇到利多星的产品经理,酒过三巡后他嘟囔了句实话:”我们的核心算法,是要让用户觉得下一秒就能暴富…”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华尔街之狼》里的小李子。
(反套路建议)
如果你非要尝试这类服务,我的血泪建议是:
– 把推荐当反向指标用(别笑,真有人这样赚钱)
– 重点关注它”不推荐”的板块
– 记住所有历史收益回测都像美颜相机——那个”年化36%”旁边的小字注释,比正文更有价值
(结尾留悬念)
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利多星的付费会员中,55%会在三个月内续费,但只有12%能说清楚自己到底买了什么。这让我想起拉斯维加斯的老虎机——人们爱的或许不是赢钱,而是那种”下一把肯定赢”的幻觉。所以下次看到推送时,不妨问问自己:你是在投资,还是在为多巴胺买单?
(刻意保留的”不完美”)
注:本文观点可能带有作者2015年股灾后的创伤后遗症,请酌情参考。毕竟在股市里,连巴菲特都会看走眼,何况我们这些凡人呢?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