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背后的集体幻觉》
上周和老王喝酒,他盯着手机屏幕突然苦笑:”你说这三千点,到底是地板还是天花板?”杯中的威士忌冰块咔哒作响,像极了K线图折断的声音。
我忽然想起2015年那个闷热的夏天。在陆家嘴某栋写字楼的消防通道里,亲眼看见一个穿着阿玛尼西装的男人对着电话嘶吼:”不是说好了国家牛吗?”他的领带歪斜着,袖口沾着咖啡渍,整个人像被抽去骨架的提线木偶。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我们追逐的或许从来不是数字,而是数字折射出来的集体幻觉。
技术派总爱画那些花花绿绿的趋势线,但真正的转折点往往藏在情绪褶皱里。去年新能源板块暴跌时,我注意到个有趣现象:当某知名基金经理的直播观看数突破百万大关的当晚,恰恰是行业指数阶段性见顶的时刻。这种群众性癫狂让我想起古罗马的占卜师——他们通过观察献祭牲畜的内脏来预测吉凶,现代人不过把牲畜换成了K线图罢了。
最近AI炒股概念火爆得离谱,有个做NLP的朋友被私募高薪挖去训练模型。三个月后他约我吃火锅,醉醺醺地坦白:”所谓智能选股系统,本质是把过去十年的龙虎榜数据喂给GPT,再套个贝叶斯算法的壳子。”锅底咕嘟冒泡的红油,像极了他电脑屏幕上那些跳动的亏损曲线。

或许我们应该承认,所有技术指标都是滞后性的忏悔录。真正的前瞻性信号可能藏在某些荒诞的角落:比如证券公司门口外卖小哥的等餐时长,或者财经评论区emoji表情的变异频率。我甚至怀疑那些穿着马甲在股吧里唱多唱空的,根本不是人类,而是某个训练失败的AI在机械性复读——毕竟人类的非理性还带着温度,机器的非理性只剩冰冷的算法残骸。
现在每当看到”突破关键点位”的弹窗,我都会想起生物学上的趋同进化现象:不同物种在相似环境里会演化出相似特征。A股、美股、加密货币,本质上都是人类群体心理的培养基,那些看似理性的数字游戏,剥开外壳全是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化学反应。
老王最后喝高了拍着我肩膀说:”明天要是跌破三千点,我就去庙里求个签。”你看,在确定性崩塌的时代,我们终究需要某种仪式感来安放恐惧。而点位不过是现代金融社会集体铸造的图腾柱,上面刻满了渴望与恐惧的象形文字。
(窗外飘来烧烤摊的油烟味,某个炒股APP的推送亮起又熄灭。数字依旧在跳动,就像人类永不衰竭的贪嗔痴。)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6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