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开门这件“小事”
说实话,每次有人问我“中国股市几号开市”这种问题,我总忍不住想反问一句:您是真想知道日期,还是想问“什么时候开门能让我赚钱”?
这让我想起去年在陆家嘴咖啡厅碰到的一位老股民。他盯着手机屏幕上绿油油的K线,嘟囔着:“开门?天天开门,天天挨打。”我当时差点笑出声——这话糙理不糙啊。
一、日历上的开门与心理上的开门
表面上,答案很简单:除法定节假日和周末,上午9:30准时敲锣。但真正玩过票的人都懂,股市的“开门”从来不只是时间问题。

我有个偏激的观点:A股最魔幻的地方在于,它的开市时间明明写在证监会官网首页,但大多数人真正期待的“开门”,是政策放风、机构进场、韭菜解套的那种“开门”。就像你问寺庙几点开门,其实是想问菩萨几点上班。
记得2015年股灾时,有个段子说:“盼开门怕开门,开门就像开盲盒。”现在回想起来,这种矛盾心理才是散户的真实写照——休市时焦虑错过行情,开市了又恐惧账户缩水。说到底,我们哪里是在问开市时间?分明是在问情绪开关的计时器。
二、开市时间的“中国特色悖论”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A股的交易时间设计本身就是个行为艺术实验。
你看啊,每天4小时交易时间,在全球主要市场里最短,但换手率却常年居高不下。这就像给一群饿狠了的人每天只开一小时自助餐——门一开就疯抢,管他营养搭配还是食物中毒。有一次我统计过,超过60%的当日波动都发生在开盘前半小时,这哪里是投资?分明是抢红包心理的金融化呈现。
更讽刺的是,每逢长假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总有人抢着布局“开门红”。但数据啪啪打脸——近十年春节后首日上涨概率不到50%,还不如抛硬币决定。可我们就是乐意相信这次不一样,你说这是乐观还是愚蠢?
三、我自己的“开门 trauma”
我也不是天生就这么悲观。2018年贸易战时期,我曾经连续三个月记录每天开盘心情指数。结果发现:但凡前一天熬夜研究美股走势,第二天大概率会操作变形。最惨的一次,因为美联储凌晨发声导致美股暴跌,我在A股集合竞价时就割肉,结果当天V型反转涨了2.3%——完美践行了“砍在黎明前”的经典剧本。
现在学乖了,遇到重大事件宁愿等开盘后半小时再动作。这不是技术分析教我的,是血泪教训换来的肌肉记忆。所以现在谁问我开市时间,我总会多嘴补一句:“9:30开的是交易系统,9:45开的才是理智开关。”
结语:门永远开着,但…
说到底,股市开门时间就像超市营业时间——明明白白挂在那儿,但能不能买到实惠货,全靠个人修行。有时候我看着那些纠结于具体开市日期的新手,就像看小时候纠结春节几点能放鞭炮的自己——重点根本不是几点能点火,而是你手里攥的是闪光雷还是哑炮。
下次再有人问这个问题,我大概会这样回答:“沪深交易所的工作日历网上都有,但您真正的开门时间,得看您的认知准备什么时候到位。”
(后记:写到这里看了眼日历,忽然发现明天就是节后首个交易日。得了,先去给账户里那几只票上柱香吧——开门营业,各自珍重。)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6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