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一位刚入行的朋友喝酒,他灌下半杯精酿后突然问我:“你说基金从业考试到底要等多久才能出成绩?我这都考完两周了,天天刷官网刷到手抽筋。”他眼底那种混合着焦虑和期待的神色,让我想起五年前同样坐在这个位置等待成绩的自己。
说来讽刺,我们这行天天教客户“长期投资”、“时间换空间”,结果连个考试成绩都等得抓心挠肝。官方说一般是考后7个工作日,但实际情况就像基金经理的业绩承诺——总带着某种微妙的弹性。去年春季那场,我带的实习生等了整整18天,期间每天都要给我发三个流泪猫猫头表情包。
仔细想想,这个等待机制简直是个绝妙的行业筛选器。能熬过这种不确定期的人,大概率也能忍受净值回撤时的心理折磨。我甚至怀疑协会是故意把阅卷时间拉长的——毕竟让未来的理财师提前体验等待的焦虑,比任何风险教育课都来得深刻。
有个细节很多人没注意到:基金从业考试的阅卷周期和A股财报季高度重合。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总在季度末考试的那批人等待时间特别长——那些戴着厚眼镜的阅卷老师,说不定白天还在忙着分析上市公司财报呢。这种资源配置的微妙重叠,某种程度上暴露了行业人力储备的真实瓶颈。
更值得玩味的是,我们对待成绩的态度本身就在解构投资哲学。嘴上说着“价值投资要看长远”,身体却很诚实地每半小时刷新一次页面。这种分裂感像极了那些喊着“长期持有”却在盘中频繁做T的散户。也许考试院拖延出分的那几天,正好给了我们反思这种悖论的时间。
我认识某私募大佬曾说过个暴论:“应该随机设置1-30天的出分间隔,让考生在不确定性中学会构建心理防线。”虽然这话听着像职场PUA,但某种程度上道破了行业本质——资产管理本质上就是与不确定性共舞的艺术。

现在当我再看到新人焦灼地刷新页面时,总会多嘴劝一句:“别盯着屏幕了,这段时间够你读完三份年报。真正的考试从你走出考场那刻才刚开始,客户可不会提前告诉你什么时候公布业绩排名。”
毕竟在这个行业里,等待是永恒的命题。等批复、等备案、等赎回资金到账,有时候甚至要等一个三年半的封闭期结束。相比起来,考试出分的那几周等待,倒像是个温柔的前奏曲。
(后记:就在我写完这篇稿子时,那位朋友发来狂喜的微信——成绩刚出,低空飞过。看来这场等待的修行,他算是通过了第一关。)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6114/